雖然朱祁鎮覺得文官大過壓榨武將,是不對的,文官視武將為奴僕,簡直是畸形的狀態,但是這絕對不是,讓勳貴成為大明的統治階級,只能是大明統治階級的一角,所以,內閣之中雖有有一個勳貴出身的存在。但是整體來說,朝廷大權依舊在文官手中。這個政治結構,朱祁鎮不準備變動。
所以,兩場大勝仗之後,要有內閣大臣出面封賞,也就是怕有些人尾巴翹起來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不過,下面的封賞,倒是好辦法,有一定之規。
但是領頭幾個大將的封賞,就非朱祁鎮點頭不可了。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曹義封豐國公,石亨封忠國公,各加萬石年俸。”
曹義封國公這是在朱祁鎮預料之內,但是石亨封國公,卻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朱祁鎮有心想壓一下石亨,但是思來想去,最後還是放棄了。
曹義年紀大了,他其實與孟瑛年紀差不多,都是六十多歲,今後非有必要,朱祁鎮不打算讓這些老將出戰了。
在京師安享晚年,調教後輩便是了。
石亨,楊洪,郭登,他們都是當打之年,其中楊洪年紀最長,五十多歲了。他們三個人,在朱祁鎮心中是放在一起比較的。
畢竟當這些老將老去之後,這三個人總有人會進入內閣,擔當起國家軍事大權。
所以,朱祁鎮不想某一個人太過耀眼,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瑜亮才是最好的。不能讓任何一個人的威信在軍中一家獨大。
所以,朱祁鎮想
等著楊洪與郭登等人立下什麼功勞,一起封公爵也不遲。
只是想想,如果僅僅為了這個,就有一點太小家子氣了。
說起來,皇帝一定要大氣,雖然大明異性爵位最高的不過公爵,如果石亨真立下滅國之功,封他一個郡王有怎麼樣?甚至給他一個親王又怎麼樣?
朱祁鎮不覺得自己壓不住。
一些擔心,不能沒有,但是而今與瓦刺大戰就近在眼前了。正是要激勵將士的時候,即便有平衡的心思,也不該在這個時候顯露出來。
所以,朱祁鎮才下定決心,封了石亨。不過,他心中也暗道:“下一次大戰的主將,最好是楊洪。”
兩個大功臣都安置好了,下面諸將,王英封航海伯,金凡察封建州伯,至於其他各將,頂多加俸祿,並沒有封爵。
議定封賞事宜之後。
朱祁鎮才將話題轉向正題,在這一戰之後,東北的戰略格局,變動特別大。大明方面很多政策都需要調整。
這是所有人都要商議的。
朱祁鎮先將徐有貞的奏摺拿出來,讓諸位大臣傳閱一番,其實徐有貞這個奏摺,大家都已經看過了。
而今不過是重溫而已。
王驥說道:“陛下,臣以為徐有貞所言,放在肇州大勝之前,還是有些道理的,但是而今,卻有些偏頗了。”
“言朝鮮,不能不言,遼東與海西,言海西不能不言肇州,這都是一體而論之。”
“徐有貞有徐徐圖之之意,將朝鮮北方兩道劃給海西,固然是要維護海西后路,但是而今海西不是困在海西城附近地域,有肇州在前,長白山以東,乃至興凱湖附近,都可以開墾良田,而這兩道與海西群山相隔,聯絡不便,不如直接劃給遼東,也能達到分鴨綠江之險的作用,以遼東制衡海西后路,也不至於讓海西孤懸於外。與中原不連通。”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先生所言極是,這邊就這麼定了,不過朝鮮兩道都改為府縣,歸遼東巡撫管轄,也不至於遼東巡撫一直管轄一個縣了。”
朱祁鎮估計,現任遼東巡撫都有將治所安排到安州的想法了。原因無他,遼東雖然設省,但是衛所太少,遼東巡撫雖然也有很多軍務要處理,但是下轄府縣太少了。
而今將朝廷兩個道劃給遼東省。這兩個府恐怕是遼東巡撫能管轄最大的地盤。這或許是一個諷刺的結果。
陳循說道:“臣等遵旨。”
一邊立即有人記下來。等會議結束之後,就會發出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