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暹羅的使者,蘇澤的態度並不是非常熱情。
內閣中,內閣諸大臣正在聽著沈一貫介紹東南亞的情況。
在東南興起的諸多事務中,被大都督命名為“外交”的這件事,越發的被東南官府的上層看重。
可是各項工作中,唯獨外交這個東西最難大規模培養人才。
原因也是很簡單,歷史上名臣將相無數,但是外交家也就那麼寥寥幾個。
從張騫到蘇武,傅介子和班超,往後能夠算得上外交家的大臣實在是太少了。
甚至對海外事務有所瞭解的官員都不多。
前明的鄭和下西洋,原本建立了一套朝貢體系,但是後面的明廷已經無力維持這種朝貢體系,甚至因為倭國爭貢而引起了幾十年的倭亂。
東南的外交工作可以說是從零開始,而沈一貫就是這個體系的建立者。
所以眾大臣沒有人輕視沈一貫這個年輕的行人司主司,因為大都督對沈一貫的評獎是儲相之才,也就是能夠升任未來宰相的人才。
而且大都督還有意向,要讓所有年輕官員中有能力的都派到外國去鍛鍊一下,很明顯這是將外交工作當做升級高階官員的必要鍛鍊過程了。
沈一貫面對一眾大佬,不慌不忙的說道:
“諸位大人,你們問暹羅人和緬國人的性格為何如此不同,那就要說一說暹羅人的由來了。”
“其實暹羅人最早也是從我們中原被擠出去的西南夷,他們自稱為泰族,其實就是如今我們西南地區也存在的傣族。”
“無論是泰族還是傣人,他們因為中原的漢文明強盛,被擠壓到了東南亞地區,如果打一個比喻的話,這些泰族就像是宋代的時候,被驅趕到中亞的契丹人。”
“當年金國強盛的時候,滅到了遼國,剩餘的契丹人進入中亞,很快這些強壯的契丹人帶來了逐鹿中原時候學會的文化,他們本身又很具有戰鬥力,於是被中亞地區的君主們所僱傭,成為附屬小國。”
“但是這些契丹人很快就反過來吞併了那些吸納他們的西域小國,耶律大石建立了西遼,統治了中亞很長一段時間。”
“吸納這些泰族的,就是高棉帝國。”
“歷史上的高棉非常的強盛,泰族學習高棉的制度,又保證了自己作為‘野蠻人’的戰鬥,在高棉逐漸腐化墮落後,泰族就吸納了一些高棉帝國的遺產,建立了如今的暹羅。”
眾人都是飽讀詩書的人,用耶律大石的西遼來舉例子,眾人立刻就明白了,原來這些暹羅人是在中原這個養蠱場競爭的失敗者啊!
這樣的例子其實很多,比如安南就是這樣的,明明國土不算大,而且內部還經常分裂,但是經常鎮壓著東南亞喘不動氣來。
如今中亞有興盛之勢的莫臥兒帝國,統治者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後代,無論是突厥人還是蒙古人,都是中原絞肉場競爭失敗的流放者。
莫臥兒帝國的軍事制度猛安謀剋制度,也是從中原的宋朝時期的金國契丹人創立,又被突厥人學去傳到了中亞,成為了莫臥兒帝國的基本軍事制度。
沈一貫又說道:
“暹羅是一個非常識時務的國家。”
“在高棉強盛的時候,他們給高棉提供士兵和糧食,換取高棉的庇護。”
“西邊的天竺一旦強盛,他們也會立刻前去朝貢,請求這些天竺王公賜婚。”
“甚至他們對死對頭緬國也低過頭,做過稱臣納貢的事情,對安南也是同樣如此。”
“當年前明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暹羅也是最早臣服朝貢的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