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恭的指揮風格比較穩健,基本上打的就是穩紮穩打的陣地戰,所以他手下的指揮官也比較嚴謹。
熊況打仗比較靈活,喜歡出奇兵,所以他手下指揮官的風格也和他類似,整個獨立團的氛圍比較輕鬆,但是普遍更加好戰。
其實熊況在南平剿匪,就是為了訓練軍隊山地作戰,為了大都督預言的雲貴作戰提前準備。
貴州,播州。
播州就是現在的貴州遵義市,當地土司楊家已經在本地世襲了二十六代了。
是的,從唐代開始,楊家就是播州當地的統治者,無論中原怎麼更迭,楊家依然是播州宣慰使。
如今播州宣慰使楊烈,本身也是一個有野心的。
楊氏歷代統治播州,勢力盤根錯節,早有不臣之心,他認為四川官軍弱不經戰,非常輕視。
在蜀中被東南攻佔之後,趁著西南混亂的機會,楊烈又擴張地盤,吸納了更多逃難的西南夷,逐漸有了不臣之心。
而當他聽說雲南黔國公向東南大都督蘇澤投降,雲南和貴州都有安定的跡象,東南在廣西實行全面的改土歸流。
楊烈本來就有些焦急,但是很快又聽說了東南和大明在河南開戰的訊息。
楊烈立刻感覺自己有了機會,東南和明廷開戰,那肯定是統一全國的國戰,那一定會將主力都調往北方前線。
自己趁亂在這個時候出兵,如果能割據西南,那肯定會得到明廷的支援,說不定也封一個國公噹噹。
更進一步,還可以效法南詔大理這一類的西南割據勢力建立政權。
楊烈聚集部眾,打出匡扶明廷的旗號開始謀反。
只是楊烈並不知道,自己的謀反早就在一位大都督的預料中,東南內閣早就在準備山地作戰,準備解決西南土司的問題。
所以楊烈謀反的訊息迅速傳到了成都和南京,內閣立刻召開了會議。
看著蘇澤,徐渭只能感慨,大都督真的是料事如神,這西南夷叛亂的事情又被他預測對了。
雲貴要叛亂,自然不是蘇澤瞎猜的。
在他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萬曆年間的播州之亂耗費了明廷最後的元氣,將明廷西南的優勢力量消耗一空。
只不過在那條時間線上,造反的是楊烈的兒子楊應龍。
現在是老子造反,這倒不是說楊家天生反骨,而是西南夷的問題本身就很嚴重,無論是誰在這種局勢下,都會滋生野心。
內閣的氛圍很輕鬆,因為蘇澤的安排,東南征討安南的主力,攻打四川的主力全部都留在西南,包括廣東廣西的軍隊,可以說近一半的軍隊都在西南,這一次西南夷叛亂絕對會被平定。
楊烈恐怕也沒想到,在西南歸附之後蘇澤竟然沒有把軍隊都調動去北方前線,而是專門留在西南“等著”自己造反。
內閣的氣氛輕鬆,徐渭開口說道:“正如同大都督所料的,西南必反。因為西南問題不是一個軍事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這是落後的土司制度,和西南漢化而造成的思想進步產生的衝突。”
“西南問題,並不是漢夷問題,而是制度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