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的美洲艦隊規模並不算大,總共也只有六艘加萊賽戰艦,和十幾艘武裝商船。
不過這在南洋也是一支強大的艦隊了,在艦隊啟程之後,黎蓋斯也開始了他的動作。
他首先挑撥了馬尼拉土著和華人之間的矛盾,然後開始向當地土著販賣槍炮。
隨著幾場有關土地的械鬥,馬尼拉人拿出了西班牙的槍炮,當地華人也反應過來了。
他們紛紛從東南購買槍炮保護自己,並且向東南發出了請求,請求東南保護馬尼拉華人的利益。
而蘇澤接到了有關馬尼拉當地的情報之後,立刻冷哼一聲,聞到了歐洲這幫殖民者陰謀的味道。
老殖民主義了。
只是西班牙人還親自下場了,這一套玩的還不純熟,遠不如後來的英國人高明。
緊接著,接到了西班牙艦隊出現在南洋海域的訊息之後,蘇澤立刻斷定了西班牙人奪取馬尼拉的意圖。
所以東南大都督府立刻派遣第一旅出發,前往馬尼拉迎戰西班牙人的艦隊。
經過這些年來的發展,第一旅的艦隊規模也擴充了一些。
主力艦隊依然是蓋倫船,不過數量上擴充到了十艘。
除此之外,林默珺還在沿海建設了一批槳帆船,用於近海防禦作戰。
槳帆船在近海作戰的效果其實是不錯的,在風平浪靜的地中海,槳帆船往往是作戰主力。
不過這一次下南洋,就不用帶上槳帆船了,這些槳帆船都留在本土用來海上防禦了。
林默珺除了帶走了十艘蓋倫船之外,還有十艘大型福船改造的武裝商船。
而這些武裝商船的結構,也經過了改造。
東西方造船技術,在火炮時代之前,並沒有特別的優劣。
但是西式風帆船,在火器時代確實擁有不少的優勢。
首先是風帆效能,橫帆操縱起來更麻煩,但是使用橫帆的船在深海航行速度更快,調動也更快速。
再一個就是甲板效能,採用整鋪的西式甲板,能夠承受火炮的後坐力,可以安放更多的火炮,也就擁有了更多的火力。
甚至在風帆時代的後期,還有多層甲板的戰艦,一艘船上就有上百門火炮。
最後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問題,就是船艙的結構。
西式船艙的箱式結構,使得在火炮對射的時候,如果只是船體部分受損,可以透過封閉某個船艙來保持漂浮狀態。
也就是說,只要不是倒黴命中火藥庫,採用箱式分隔形式的船艙,在船體部分受損的時候依然能夠繼續作戰,甚至還能在海上漂浮一段時間。
而整體船艙的中式船,在中彈後就有可能整艘沉沒。
所以目前東南海軍,採用的都是西式的風帆船作為主力艦,這也是參謀部總結後,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並不是蘇澤一味的推崇西方海軍經驗。
林默珺放下望遠鏡,不遠處已經能看到爪哇大島了,馬尼拉快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