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州福建調糧。”
方望海嘆息說道:“福建廣州今年確實沒有被倭寇騷擾,又風調雨順,可是從廣州福建運糧食到江南來不及了。”
蘇澤說道:“來得及,怎麼來不及,從海上運。”
“海運?”
蘇澤拿出地圖,指著地圖說道:“世叔請看,若是從福州港登船,沿著海向北,只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就能抵達上海。”
“這麼近?”
“當然,在唐宋的時候,從揚州港裝船的貨物,也只需要二十天就能航行到泉州,上海這裡距離出海口更近,航行停靠更方便,是天然的良港。”
在唐宋時期,江南就透過航運和廣東福建連線了。
但是大明建立以來,南直隸作為京畿重地,進行了極為嚴格的禁海運動。
揚州從長江航運、漕運、海運的三重港口,變成了漕運港口,甚至連長江航運大明朝廷都不太支援。
南直隸剩餘的沿海城市,都進行堅決的禁海令。
蘇澤拿出了唐宋的例子,方望海來回踱步,這好像確實可行。
南宋的海洋貿易非常發達,從揚州到杭州,再到泉州和廣州,這一路上都是港口,靠著海上的運輸支撐了南宋一百多年。
按照蘇澤的計算,只需要十五天就能將福建的糧食運到上海,就可以緩解整個江南的糧食短缺。
可是海禁?
方望海又猶豫了。
蘇澤說道:“賑災停靠上海,又不是在上海設定碼頭通商,也不算是違反朝廷海禁的政策啊。”
方望海想了想,蘇澤說的也沒錯,他說道:“可是現在來得及嗎?”
蘇澤說道:“通州那邊還有一些倭寇留下來的船,修補一下應該就能航行,從海上走,通知福州應該來得及。”
算算手上的糧食,一來一去一個月,應該撐到那個時候,方望海立刻決斷,南京戶部再擠出銀子,在上海抗倭緝私總團邊上修建碼頭,南下福州調糧。
安排完了這些事情,這才輪到蘇澤說起他的事情。
“世叔,大戰之後必定有大疫,現在天熱,江北又遭遇了水災,南京六部可有賑災的方案?”
這下子方望海愣住了,他就任南京戶部侍郎之後每天都焦頭爛額,根本沒有想過這件事。
經過蘇澤提醒,方望海這才想起來。
他問道:“汝霖所言極是,可是現在?”
南京六部動盪,南直隸巡撫空缺,現在根本沒有領頭的部門來救災。
蘇澤說道:“其實預防疫病也不需要那麼多銀子,只要調集南京城內的醫官,我願意去江北救災。”
“你真的要去?”
蘇澤點頭說道:“我要去!”
這些日子,靖江揚中等地都有江北南下的難民,看到這些百姓的慘狀,堅定了蘇澤北上抗災的想法。
方望海看了看蘇澤說道:“這可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江北各府縣能給你的支援也不會多。”
“我知道,可看見百姓如此,我心不安,我想要給江北百姓做點事情。”
“既然如此,汝霖你就去吧,我會徵調南京的醫官,若是需要的藥材,你就開單子吧。”
“多謝世叔!”
與此同時,一名揹著藥匣的大夫,從京師乘船南下到了淮安,這位曾經在太醫院任職的醫官,開始免費在淮安給百姓治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