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福建陷入到了一種奇特的狀態中。
海上倭寇帶來的風暴愈演愈烈,陸地上的倭寇卻逐漸被撲滅。
十月份是颱風登陸,海上風高浪大的月份,按照以往倭寇入侵的規律,到了十月份的時候倭寇都會返回倭國。
但是今年“鹿大王”卻好像在東南沿海“住”下來了,十月份依然頂著風浪劫掠船隻。
“倭寇”肆掠海疆,福建的海衛都不敢出海,但是總有些不信邪的海商出海。
特別是幾個平日裡和倭寇勾勾搭搭的海商家族,他們仗著自己有“路子”,想要乘著這個海路斷絕的時候,悄悄發一筆橫財。
可結果是,他們這些家族的船無一例外的都被“倭寇”劫掠了。
鹿大王標誌性的蜈丸號和具足大鎧一出現在海上,這些航行速度不快的商船根本不敢抵抗,只能乖乖的升起白旗投降。
不過“鹿大王”似乎改變了風格,“她”搶劫商船不殺人,只搶船搶貨。
只要是乖乖投降的海商,“鹿大王”不會殺人,只會讓原本的船員坐上小船拉到岸邊,讓他們自己上岸求生。
就算是遇到抵抗的,“鹿大王”也不會屠殺船員,態度比之前溫和了不少。
可是對待人命溫和了,對待財物就一改之前和福建部分海商的默契。
只要是被“鹿大王”搶劫的船隻,船和貨全部都搶走,一點情面都不講,一點餘地都不談。
甚至有的船長提出多交贖金,請求放回他們的船,“鹿大王”也嚴詞拒絕,貫徹搶光貨物搶光船的“二光”政策,完全不留任何餘地。
一時之間,鹿大王兇名熾烈。
這些自以為能在倭寇面前說的上話的海商都被劫了,別的海商更不敢下海了。
福建海上貿易禁絕。
如果洪武皇帝活過來,恐怕要驚歎自己“片板不許下海”的海禁命令,竟然在一個“倭寇”的震懾下達成了。
海上的“鹿大王”橫行海疆,但是陸地上的倭寇們卻開始土崩瓦解。
果然和蘇澤所判斷的那樣,這些陸地上的倭寇離開了海上的支援,就成了無根之萍無源之水。
進攻沙縣的倭寇久攻不下,決定放棄攻打沙縣,轉過去劫掠鄉里。
可等到這些倭寇準備去禍害鄉里的時候,就遇到了大明朝戰鬥力最強的軍事組織——“家丁”。
沙縣的鄉紳帶領的“家丁”們,不僅僅擊潰了倭寇的襲擊,還反過來追擊倭寇幾十裡,將為首的真倭逼出了沙縣。
福建一向是民風彪悍的,背山陳氏就敢於和長寧衛這樣的軍衛械鬥。
若是倭寇攻城,那這些鄉紳可以不管,縣官喊破喉嚨,也沒人願意救援縣城。
可倭寇攻打城外的莊子,那就是侵犯到他們的利益了。
各縣大族驚人的團結一致,爆發出了不俗的戰鬥力。
而方知府也聽從了女兒的建議,改變了對倭作戰的思路。
方知府從想辦法派官兵圍剿的老思路,改成了懸賞各地鄉勇殺倭領賞。
一具真倭的首級外加一把倭刀,送到知府衙門可以換二十兩銀子!
除了首級之外還要附加倭刀作為斬殺倭寇的憑證,自然是為了防止有人殺害百姓冒充倭寇領賞。
頒佈了這條命令之後,延平府各地義軍鄉勇團練更是打了雞血一樣,侵入延平府的真倭被圍獵追殺,很快延平府內的倭亂就平定了。
什麼,這筆錢誰出?
當時不肯出戰的延平衛出了,誰讓延平衛打不過倭寇,不出人出血,那就只能出銀子了。
不過於指揮使也不算虧本,方知府還是將一些斬獲算在了於指揮使的頭上,這讓延平衛也在兵部和福建都司衙門那邊大出風頭。
於指揮使準備繼續運作一下,讓於宗遠明年參加武舉考試,要是能考中武舉人,那於宗遠就也能得到世職了,到時候於指揮使再運作一下,給二兒子弄點軍功,讓於家這一門開枝散葉,要是分出兩個將門出來,也是光宗耀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