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下人們哄搶的,自然就是《拍案驚奇》了。
何良俊開啟門,那幾個哄搶《拍案驚奇》的下人們立刻停下,其中一個面白無鬚的清秀男子對著何良俊喊道:
“阿爹。”
這男子是何良俊從小親手調教的戲子,在松江府的時候也是被人追捧的名角兒。
何良俊給他起名“瀟湘”,從七歲就開始培養他唱戲,是他手下戲班挑大樑的男角。
瀟湘從另外一個年輕男子懷裡奪過《拍案驚奇》,雙手遞給何良俊說道:
“阿爹,瀟湘讀到一篇奇文,想要獻給爹爹。”
何良俊接過泛黃的小報,他倒是好奇到底什麼文章能讓瀟湘他們這麼哄搶。
要知道當年可是有人出幾千兩銀子要購買何良俊的戲班,他親手調教的戲班在南北直隸都能賣予達官貴人家中,平日的禮儀訓練可是不少的。
而瀟湘是他最看重的男角兒,不僅僅能斷文識字,對戲文的鑑賞水平也是相當高的。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這聽起來像是傳奇戲的名字。
何良俊迅速翻看,很快就被這個故事迷住了。
他直接站在門前,將整個故事看完,忍不住的說道:“好文!”
瀟湘瞪了其他下人一眼,對著何良俊說道:“阿爹,這篇文章能改戲文嗎?孩兒想演!”
何良俊一愣,好像還真的可以?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對白很多,劇情緊湊跌宕起伏,正好很符合戲劇的形式。
實際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在明末就被改成了戲劇,甚至在近代還被拍成了電影,這篇文章本身就是上好的劇本,甚至有些臺詞都不想要改動,直接就能開口唱。
好像還真的行!
何良俊仔細思考,更是覺得這篇改戲文可行,不僅僅可行,而且排演出來絕對會大火!
作為一名戲劇家,何良俊自然知道一出大火的劇意味著什麼。
一想到這裡,何良俊恨不得立刻衝回書房,提筆將《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改成戲文。
等等,要改戲文肯定要原作者同意啊。
何良俊連忙看這篇的作者,能夠寫出這樣的文章,肯定是本地名家。
蘇澤?
何良俊從沒有聽過這個名字,他連帽子都沒戴,直接拿著《拍案驚奇》衝向了陳默群的房間。
“緘之兄!”
緘之是陳默群的表字,明代關係好的讀書人之間都是互相稱呼表字的,若是直呼其名就是對人的不尊重。
陳默群看到何良俊連帽子都沒戴,疑惑的問道:“元朗兄怎麼如此匆忙?”
身為大儒,陳默群對禮儀的要求是十分高的。
若是他的學生,衣冠不整的來見他,肯定要被他嚴厲斥責。
在大明讀書人的禮法中,衣冠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晉代將衣冠指代士人,所謂“衣冠南渡”中的衣冠就代指當時逃亡南方計程車人貴族。
而衣冠中的冠,就是指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