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碰面,都是寒暄“吃了沒”“去哪兒”這些話。
現在就直接變成了“聽說大明債沒”“買大明債沒”“抓緊買啊,存錢莊吃虧”。
要不說存錢是華夏人的良好習慣呢,從古就有。
這些商人都喜歡存錢,不少富家大戶,幾代人的經營,你根本不知道他們多有錢,錢都偷偷存了起來,越存越多。
另外就是現在北平城剛崛起的富商,不少人以前窮,有錢後一樣扣的跟鐵公雞一樣,明明有錢的很,但是他就是不花。
這次大明債一出,紛紛購買。
直接將大明這些有錢人全部炸出來了。
還有大量南京坐火車來的富商,各地來的富商也紛紛購買大明債.
他們一看,這發行大明錢莊外面排隊都排的老遠了,人人相爭購買,顯現出十分熱鬧的場面。
最先支援大明債的,就是這次北平發展改革,先富起來的一批人,他們膽子本來就大,加上相信國師,毫不猶豫的就買了。
幾千兩,幾萬兩的買。
於是就造成這種火爆的局面!
那些外地來的,原本只打算買小部分的大明債的商人,經過這小氣氛一烘托,立馬上頭,多買了許多。
不得不說,大明的貧富差距還是很大的,除了北平,平常百姓家哪有閒錢買大明債啊?
但這些外地來的富商家族,家裡真的是家財萬貫,幾千兩,幾萬兩的買,眉頭都不皺一下,你都不知道他們多有錢。
大明債一時間成了風頭,購買的人越來越多。
起先是商人,隨後就是朝廷的官員也開始動手了,隨後百姓們也開始買。
北平的百姓還是有閒錢的,不少人賣個臭豆腐,經營的好,一年也能賺個七八十兩銀子,這麼多年過去,房也買了,腳踏車也買了,存個一百兩、二百兩的家庭可太多了。
螞蟻小,也是肉啊,這些百姓積少成多,存的銀子加起來,並不比全國各地富商存的銀子少。
就是苦了各地的錢莊,這些天不斷地有人去錢莊贖回銀子。
好幾家錢莊因此垮掉了,銀莊發現經營不得當,或是家裡有蛀蟲,這兩根本不夠支付前來取錢的人。
這幾家錢莊自然就被官府拉去坐牢去了。
發生了資不抵債的情況,記者立馬報道此事,小報紙這麼一渲染,一發小,人們對各地錢莊已經發生了信任崩塌的苗頭。
國公府,
中午李逍和朱凝雲一同用膳。
這些天李逍幾乎都在陪夫人在府內,悠閒的過日子。
“夫君,您說咱家一下子買了這麼多大明債,這資產不就一下子曝光了嗎?”
朱凝雲略顯愧疚的道:“前不久,你不在家,父皇親自過來找我商議,說是要讓府內出點銀子資助他北伐”
“啊?”
李逍驚訝道:“還有這事兒,你給錢了沒?”
朱凝雲臉一紅,“給了。”
李逍覺得不對勁,問道:“給了多少。”
“給了.”
朱凝雲很是尷尬的道:“給了二十萬兩,當時父皇高興得不行,說女兒沒白養,女婿比兒子頂用興高采烈的離去了。”
“啊這.”李逍也略顯尷尬。
要是發現自己買了五千萬兩的大明債,那二十萬兩,就感覺是打發乞丐一樣.
李逍道:“你當時,怎麼沒多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