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精神點加滿的緣故,李逍的記憶非常好,朝堂上的官員,他在吏部看了一遍檔案,全部記載腦海之中。
張寒拱手道:“回國師,的確如此。”
李逍笑道:“那你覺得你是什麼人?”
張寒昂首挺胸,頗為自豪的道:“自然是漢人了。”
李逍道:“你真的是漢人嗎?可在唐朝的時候,你這個地方可是匈奴的地盤啊,往上數十幾代,你說不定就是匈奴人啊。”
“這”
張寒一時語塞,無言以對,似乎很有道理啊。
李逍接著,看向另外一個私下討論的工部侍郎趙武道:“趙武,你老家是大寧的吧?”
趙武點頭道:“承蒙國師厚愛,下官老家是在大寧。”
李逍道:“你覺得你是什麼人?”
趙武道:“當然是漢族了。”
李逍笑道:“往上數十幾代,你說不定是契丹人。”
“這”
趙武也愣住了,別說.還真有可能。
隨著這一幕,大家似乎都有些明白國師的用意了。
李逍哈哈一笑,道:“匈奴,契丹,突厥,乃至更遠的百越、戎、羌這些不都是歷史上曾經當朝的外族嗎?如今他們的後代,乃至於你們,哪個不認為自己是漢族?歷朝歷代都在將外族漢化,這就是我漢族的文化底蘊所在。我大明,泱泱大國,難道這些氣度都沒有,還會在乎外族融入我們的血脈?要本國公說.”
李逍渾身散發出一種威嚴,接著豪氣雲天,道:“只要融了我們漢族血脈,那就是漢人,那就是我大明人!”
嘶.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
李逍的氣度之大,感染了每一個人。
都說宰相肚子裡能撐船,這李逍的肚子裡那就能撐起汪洋大海的鉅艦,格局之大無人能及!
“好!說的太好了,只要融入我大明,那就是我大明的子民。”
朱棣喜不勝喜,道:“不用商量了,就按國師說的辦,吏部、戶部、禮部、工部四部尚書聽令,半月之內,即刻擬定馳援大東北方案於朕,不得有誤。”
“臣等聽令。”
四位尚書先是紛紛答應。
隨後,吏部尚書廖均卿道:“陛下,這秀才們馳援去建州傳道,不知需要什麼待遇,若是待遇太差,恐無人肯去,若待遇太好,那朝廷的負擔很重啊。”
李逍拱手道:“陛下,臣建議,直接給與官職吸引人!在現有的官職體系中,再加一級官員,等級是十四品,享受十四級官員待遇,如有妻女者新增補助,讓其帶妻女過去,免去思鄉之苦,若是無妻女者,鼓勵去那邊與當地女子結婚,再給賞賜。”
吏部尚書眼睛一瞪,心道這待遇也太好了吧,這樣搞,三萬人怕是都要去啊恐怕不少回鄉的秀才也會再次動心.
這樣一來,朝廷真的承擔得起這麼龐大的開支嗎?
還沒等文物百官提出異議,朱棣頷首道:“準,就這麼辦!既然在那邊要修建城池,那就再給每人修一房屋,讓其在那邊定居!!”
工部尚書吳中率先走出,道:“陛下,這修建城池,修建房屋,耗費頗巨,也需要大量勞力。而且那邊苦寒,工部的官員怕是沒人願意去啊。”
李逍道:“當地不是有牧民嗎,給錢讓他們賺,勞力不就來了嗎?遷移工匠過去,你們工部也要派人過去,給與出差補助,雙倍俸祿,馳援十年之後,回朝官升兩級!何況這次考進工部有不少新人吧?帶過去磨練磨練,自會有人去的!”
聞言,工部尚書吳中眼皮一跳,我擦,待遇這麼好,工部的官員們怕是搶著要去啊。
戶部尚書夏原吉麻了,這麼搞,哪來這麼多錢啊?
他走了出來,道:“陛下,國師大人說的是好啊,可這巨大的花費,朝廷支撐不住啊,除非這次北伐取消,將錢財”
朱棣揮手道:“取消北伐?不行,如今大明兵強馬壯,正是北伐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