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雄曾與周昌說過,這個羅布頓珠,不僅是密藏域的行腳商,更是一位‘尋核人’。
依靠其‘尋核人’的這個身份,羅布頓珠能出入上流社會,結交達官顯貴。
他出身在荒蠻詭秘的遙遠密藏,卻與京滬之地的上流人物、明星大家都有聯絡。
那些高貴人物就是看中了羅布頓珠‘尋核人’的身份。
所謂‘尋核人’,顧名思義,就是尋找核桃的人。
‘核’者,其實並不鮮見。
譬如尋常蜜桃、酸棗、杏子等果類的果核,又或是核桃、野山核桃,皆可以稱之為‘核’。
京城燕山之上、燕趙山巒野地之間,又或是晉地、東北等處,常見有野山核桃樹,樹上落下來的山核桃鋪滿山路,因其內裡的核桃仁極少,沒有任何食用價值可言,是以此物哪怕遍處氾濫,也少有人撿拾,根本也一文不值。
羅布頓珠這樣的‘尋核人’,踏破鐵鞋費盡苦心尋找的‘核’,顯然不是以上種種。
他所尋找的‘核’,密藏域僧人稱為‘贊界菩提’,內地人稱之為‘法性念珠’。
自古至今,佛法就在世間遍有流傳。
虔聽佛法、信持三寶者,更在世間數不勝數。
而‘佛陀’常言,世間萬物生靈,其實皆有慧根。縱是在佛門外的居士信眾,日日唸經,參禪拜佛,潛心修持下去,總會有幾分收穫,得些許利益。
天下萬眾虔心修持佛法,他們在修持過程之中,於某個剎那產生的‘證悟’,他們自身都無法將之抓住。
但這稍縱即逝的‘證悟’,日積月累地沉澱於密藏域人士所稱的‘贊界’、亦或是留存於‘冥冥’之中,於機緣巧合之下,就能在世間‘開花結果’。
贊界菩提樹會盛開於某些隱秘無人之地。
如羅布頓珠一般的尋核人,掌握看家本領,能夠找到這些贊界菩提樹的所在,摘取其上的菩提子,製成念珠手串,或將之貢獻於僧院之內,成為一些大和尚、上師、呼圖克圖手中的念珠法器,或將之販賣給那些上流人物,被他們日日把持盤轉,以消滅自身的災障罪業。
這些上流人物,卻沒幾個是真正乾淨的。
似此般空性具足,能消災障罪業的念珠,常為他們所喜。
而密藏域的佛法,能鎮壓一切外道敵眾,兇猛可怖,同樣在上層之中廣有市場。
羅布頓珠在密藏域之中,只是個不起眼的行腳商、尋核人,但在內地上層那裡,卻還擔當著‘掮客’的角色,幫助內地名流權貴,與密藏域的僧侶牽線搭橋,互通有無。
內地其實也有如‘尋核人’一般的行當,多被稱之為‘憋寶人’。
憋寶人周昌還不曾見過,當下這個尋核人卻是現成的。
他攤開掌心,看著掌心裡的‘贊界菩提’。
形如野山核桃的菩提子上,一道道筋脈交織成神秘的紋路。
仔細看去,那些紋路似是構成了一個梵文裡的‘吽’字。
周昌手裡拿著這顆贊界菩提,心裡無端地生出些膽氣來——正因為自心裡忽然勇氣鼓舞,才叫周昌認定,這顆核桃乃是真東西,是所謂的‘贊界菩提’。
只不過,這顆贊界菩提上的‘吽’字筋紋,實在有些扭曲抽象,菩提子本身也乾癟不均勻。
這種種因素,都影響了這顆贊界菩提的價值。
所以那般摳門的羅布頓珠,能在一樁交易完成以後,大方地將它贈送給周昌。
這顆菩提珠,本身的價值應該也沒有半個銀元。
周昌依舊向羅布頓珠道了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