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多口難民呢,速度快不了。
李華隱在人群裡,很警惕的盯著老李家那一票人,都不用回去問劉氏,她家人的路引肯定在老李家人身上。
果然,李家最健康健碩的李三壯舉著個物件擠到最前方,高聲宣告:“我們有戶籍有路引!我們要回原籍,我們是十四口人!”
李三壯身後就是他家十口老幼。
多報的四口人,自然就是大房劉氏跟仨孩子。
李華撇撇嘴,就知道得鬧么蛾子。老李家肯定打的算盤精,利用一起的路引冒領十四口人的路費米糧,然後瀟灑的丟下她們四口。
她倒是不著急,側起身子見縫插針擠到李三壯身側,伸手遞過昨夜裡剛寫就的分家文書,壓在那張路引上面。
“官爺,我們分家了,麻煩給分在兩處,我們四口不回原籍,願意就地等待安置。”
黑瘦黑瘦的小丫頭,貌不驚人但口齒清晰,明明聲音不高,就是沒辦法忽略。
想要徹底擺脫老李家的糾纏,必須分在兩處。
他們稀罕官府下發的返鄉路費跟米糧,李華不稀罕。
“你……小丫頭片子胡說八道!”
原本都神經鬆懈下來靜等登記領錢的李三壯恨得咬牙,身後那一票老李家人更是牙癢癢,恨不得生啖其肉的模樣。
李華早把人群觀察清楚了,轉臉兒招呼扭著頭貌似不注意的里正:“三叔公,快來做個證!”
笑話,真要放過這個機會,能證明他們身份的李家村人都離開了,他們四口還不一定得被怎麼處置呢。
李華還一臉驕傲的代為介紹:“官爺,裡面那位留鬍鬚的就是我們李家村裡正,村裡人就沒有一個是他不認識的,我們差不多有百來口人呢,您叫他來查驗李家村村民,比路引還管用,還省事兒不是?”
得,里正三叔公想低調兒都不行。
同村同族的一塊兒淪落到此處,要不是人多又比較抱團兒,哪兒搶的著山神廟好幾間房子落腳?
能集中辦理百來口人的登記問題,師爺們自然是樂意的,招手叫了里正過來,先驗了他家的身份,還給了個座位,安排優先辦理李家村流民的登記。
李三壯一個勁兒對里正使眼色,可是里正好意思太過偏幫誰?
李華虎視眈眈專看著他呢!
“咳咳……確實分家了。”里正皺著眉頭努力語重心長的勸慰,“大丫啊,剛才我們商議過了,咱村人大多數是要返鄉的,安將軍把蠻夷打出去了,家裡的田產丟不了,咱們一塊兒走,互相有個照應。你們孤兒寡母的真要是去了新地方舉目無親……”
李華笑了,眼珠子亮晶晶,毫不猶豫表態:“樹挪死人挪活,我們不回去了,要是原籍還有屬於我們的田產,都送給三叔公好了。”
有什麼啊?昨夜裡的分家文書上都寫清楚了,他們四口是淨身出戶的,也沒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哪兒還有可能轉送給旁人?
江氏咬牙切齒低聲罵:“叫他們死在這兒好了……”
“不得喧譁!”負責登記的師爺早厭煩了,分家了自然要登做兩處,他比照著老李家那張路引要寫,又停下問,“誰是戶主?”
“我是!麻煩您給登記。我叫李華。”
可憐見兒的,長這麼大了,路引上根本沒她的名字,就是記錄著李劉氏帶著兩女一男,年齡幾何。
問題又來了。
那位師爺抖著路引一臉煩躁:“戶主……通常不是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