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浩眼中,一個毛孔大小的洞,在受害者後背脖頸處,被衣服一直壓著,要不是鷹眼的加持,他也注意不到。
這和案子有聯絡嗎?
受害者自身的問題還是兇手遺留下的?
徐浩腦子裡閃過一幅幅畫面,無數的問題湧出。
“死者名為劉偉,今年二十四歲,性別男,孤兒,家只有他一人,郵局被他改裝,將郵局後的自家牆壁打通,串聯在一起,交友良好,性格良好,定期接受體檢,身體也良好......”
李響一邊說著死者資訊,一邊看著徐浩,在注意到他微表情變化的那一刻,眼前一亮。
“怎麼,你發現什麼了!?”
他出聲詢問,徐浩想了想,沒有將針孔說出來。
實體資訊是需要考證的,若是沒經過考證便擅自說出,大機率會影響到旁人思維,浪費時間。
他掃視一眼郵局內部的案發現場,開口道:
“有些發現。”
李響大喜,“發現什麼了!?”
“死者有心掙扎,但並沒有做出反抗。”徐浩道。
聞言,李響一愣,隨皺眉道:“你這個問題,警方已經掌握了,還有別的嗎?”
“多著呢。”
徐浩蹲下身,默默觀察胸口處的洞窟。
“李隊,聽說過‘洛卡爾物質交換定律’嗎?”
李響:???
“洛啥玩意物質定律?”
李響蒙圈了,對於他這種純靠經驗辦案,沒有經過系統性培訓的人來說,這種總結性的知識很是陌生。
“洛卡爾物質交換定律,是源自於高盧雞的法醫學家、犯罪學家艾德蒙·羅卡總結的理論。”
蘇徐浩一旁看著李響不解的眼神,想了想,開口解釋道。
“聽起來複雜,但卻可用八個字總結,‘凡有接觸,必留痕跡’!”
“簡單來講,就是兇手在作案後,他留下的血液,他觸碰過的刀把,踩過的地面,包括但不限於指紋與頭髮,甚至是呼吸過的空氣,都是他的痕跡!”
“而這些痕跡,都是可以從中看出有關於兇手的特徵!”
李響聞言,若有所思著點了點頭。
旁邊的蘇月皺了皺眉頭。
高盧雞有這個人嗎?這個理論含金量很高,為什麼警校老師沒提起過?
其實,這個世界並沒有艾德蒙·羅卡這個人,但徐浩也懶得解釋了,索性讓旁邊幾人自行腦補。
“這理論和案子有什麼關係?”李響皺眉道,他知道了,但還沒理解理論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