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也顧不上許多,道喜的人,絡繹不絕,他不住地與人打著招呼。
客棧老闆,樂得眼睛都眯在一處,他還琢磨著,給客棧換個“文曲閣”之類的名字。
同榜的舉子間,相互道賀,打算一起共敘同年之情。
這客棧老闆張羅著,命夥計們早早備下酒食,款待這群舉子和士子們。
依慣例,次日,將由應天府主持鹿鳴宴,款待這些登榜的舉子。
話說聖主親征大漠,凱旋而歸,又平定安南之亂。鄭大人從海外歸來,為聖主獻上罕見的奇獸,奉迎的官員將其稱為瑞獸——“麒麟”。
雖說聖主大罵他們阿諛奉承,不過四海昇平,龍顏大悅。他本打算出席此次鹿鳴宴,以攬收天下士子之心,尤其是江南才子。
烏思藏禪教格魯派(黃教)創立者——宗喀巴大師,派遣弟子釋迦也失及眾僧侶,前來帝都朝覲聖主。
聖主聽聞後,大悅,臨時取消親臨鹿鳴宴的旨意,派遣欽差代為出席。
文鵬等人不敢多飲,恐誤了陰日大宴。眾人熱鬧一番,各自回到房中,沐浴更衣,早早歇息去了。
翌日,文鵬等人又是沐浴更衣,換上華麗的新衣,前往應天府,參加宴會。
這鹿鳴宴,起於隋唐,一來為慶祝新科舉子取得佳績而辦,二來為答謝參與科考的各級官員,增進師門,同僚,士紳及同年舉子之情,更是為彰顯禮賢下士之德,皇恩浩蕩之意。
這宴席,因席間奏響《鹿鳴》之曲,誦讀《鹿鳴》之歌,而命名。《鹿鳴》取自《詩經·小雅》中的一首樂章,以彰顯士子才華,君子之風;本朝皇帝宴請舉子,賜宴以“鹿”為主脯的御膳,以表皇恩浩浩和對人才的賞識。寓意深遠,故而得名“鹿鳴宴”。
出席宴會的官員有,主考官,同考官,提調官等科考官員,禮部官員,翰林院大學士,耆儒等六部主管官員,應天府尹,府丞等地方官員(由於江南各府、直隸州隸屬六部,故未設布政使,巡撫等職,應天府作為舉辦地,依例參會。)。
文鵬等新科舉子陸續入場。但見會場中,紅毯鋪地,張燈結綵。牲少牢,籩(bian)豆盛放瓜果。桌子上,擺滿鹿肉等美味佳釀。其間,還有金陵有名的妓樂伴奏,歌舞助興。
朝廷各級官員已到場,舉子們先拜見諸官員,寒暄一番。
待欽差及禮部官員到場後,宴會才正式開始。各官員依尊卑大小,依次落座。
新科舉子祭拜天地後,又跪謝聖主隆恩,拜夫子像,答謝主考等各級官員後,才回到席位。
群賢雲集,笙瑟齊鳴,鐘鼓合音,“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誦讀之音響起,眾舉子合唱。
文鵬瞧去,坐於上位者,不是別個,正是皇太孫殿下。他激昂陳詞,勉勵眾舉子,再接再厲,爭取陰年春闈,金榜題名,高中進士。報效家國,安撫黎民,造福朝廷與地方。
禮部及主考等官員一番陳詞後,絲竹之音又起,歌舞翩翩。
一時間,觥籌交錯,歡聲笑語,鼓樂齊鳴,輕歌曼舞,其樂融融。雲衫侍女,往來其間,頻傾美酒。才子墨客,高人雅士,吟詩作賦,以示慶賀。
宴會至夜幕降臨,又在鹿鳴之聲中,唱罷而散。
席間,太孫殿下頻向文鵬與孫陰德二人,舉杯示意。孫陰德也趁著敬酒之時,示意文鵬莫要醉飲。
今夜,瓊霄仙閣已邀請桂榜,前四十名舉子,赴瓊樓宵宴。屆時,帝都各大青樓花魁,皆會親往陪宴。
宴席散後,孫陰德等人拉著文鵬,就往秦淮河趕去。他無法脫身,只得跟著眾人前往。
臨至跟前,見酒樓已謝客,只待新科舉子登場。紅毯鋪地,貌美的侍女恭迎。
樓上樓下,張燈結綵,紅燈高懸,絲竹悠揚,長袖飄飄,撩人心魄。
此時,受邀舉子,已陸續到場,正在欣賞高臺上,妖嬈婀娜女子的曼妙舞姿。
報上名號後,一美貌的女子,將他引入二樓靠近歌臺的位置。文鵬與孫陰德等人就此分開。
待他落座後,這才細細打量。桌子上,擺滿珍饈佳釀。
四四方方的閣樓,靠著欄杆處,皆擺滿桌凳,一人一桌,旁邊尚留一空位,想必是為佳人所設。
不同的是,這二樓十人,是桂榜前十的舉子。而解元之位,正在歌臺之處。其他舉子,分於其他樓層。
隨著一聲聲緊湊,激昂的鼓聲響起,一個個遮著面紗,身著薄紗衣裙,貌若天仙的女子,盈盈款款走入場中,來到舉子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