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隋於是緩緩講道。
“我本來是山上一個小道觀的小道士。我每天在山中修行、悟道。師父經常誇我道心樸實,有靈根。常常以我作為師兄弟的榜樣。”
“有一天,師父問我們眾師兄弟說,你們修道做什麼呀?”
“有師兄弟說,因為從小在道觀長大,大家都修道,所以修道。”
“師父指著那位師兄笑罵,你這混日子的憨貨。”
“有人說,師父讓我修道的,所以我修道。”
“師父笑罵,沒出息!”
“師父讓大師兄說,大師兄說,修道是為了修得大神通,造福天下蒼生。”
“師父卻笑著說,盡說些虛言。”
“大師兄一再說,自己誠心如此,想修得大神通造福蒼生。師父卻不語,只笑著搖頭。”
“後來,師父又問我。我說,我是為了追求大道而修道。”
“師父指著我笑著說,原本以為你有什麼驚人之語,沒想到還是廢話一句。”
“當時我還不理解,現在想來,可不就是一句廢話麼?”
說到這裡,唐隋笑了笑,接著往下說。
“師父總說,我空有道心而無志,我是不服的。我明明一心向道,怎麼說我無志呢?”
“後來,當朝皇帝有大野心,卻又孤傲清高還貪功好戰。邊疆連年征戰,國內開鑿運河,兵役徭役齊下,以致民不聊生,民間起義戰亂不斷。”
“師父鎖了山門帶著我們下山,只有藥草符水為災民治病祛邪。”
“此時才知道,大師兄是真的沒有虛言。眾師兄弟苦不堪言,漸漸地難免抱怨、懶憊、甚至逃避。只有大師兄,他雖然沒能修成可以救世的大神通,卻以微薄之力,拼盡全力,見人救人,從無怨言。”
“師父讚道,艱難時分,方見大師兄之堅定。第一次,師父指著大師兄和我說,你有道心樸質,卻少了你師兄這份寬闊高遠而又堅定不移的意志。”
唐隋歇一口氣,說道:“今天的課,便是如此了。你二人需要學的,恰恰相反互補。”
“高鳴,出於紅塵濁浪,卻有一顆赤子般的道心。但這胸襟和志向,”唐隋遙遙頭:“狹隘又模糊,更別說意志堅定了。”
高鳴羞澀一笑。
唐隋繼續說道:“若柔,你的胸襟之廣闊,別說在女子之中,就是在這萬千世界,卻又有幾人能及得上你?至少,你旁邊這個就比你就差遠了。”
聞若柔悄悄看一眼高鳴,高鳴只是笑著,對此是心服的。
唐隋說道:“但你卻不如高鳴的道心赤誠了。世人將道心分為很多種,我只認道心赤誠與否。嬰兒天生赤誠,但如高鳴這般,在泥土中打過滾,卻依然乾淨澄澈,實屬罕見。所謂赤誠,首在一個‘真’字,再在一個‘明’字。”
唐隋看著聞若柔:“這‘真’字你佔了七分,還不徹底;而這‘明’字,你就更不如了。”
聞若柔想了想,躬身作禮說道:“弟子謹記師父教誨。”
唐隋點了點頭,安慰兩人:“沒事,也別急,慢慢來。所謂修行,便是如此了。”
高鳴忽然說道:“老哥,你和白勝前輩是不是要走了。”
唐隋看著天邊,點了點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