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六國貴族之間,相互也有仇怨瓜葛……所處地域太過於分散遙遠。所以,這股龐大的反動力量迄今為止也沒幹出來過什麼像樣的大事。
也就是在抹黑秦國,往秦國身上潑髒水這件事上保持了高度一致。
“無用…”張良對於滄海君破壞秦國推廣新糧種子的提議表示了拒絕。
貴族當然是餓不死的,三種新糧最後的受益者是黎庶,而以貴族們鬆散的力量和複雜的人心,根本無法在這種事情上保持高度一致,就算保持了高度一致也無法阻撓三種新糧的推廣。
“秦國發糧於地方是必然的,滄海君可以想辦法弄來一些,低價賣於海外穢人,於穢國之地推行。秦國海事不利,一時之間難以察覺,就算能夠察覺,也不會大動干戈,中原之外穢人加起來近百萬,滄海君雖已失國,卻於穢人口中有賢名,日後若要舉事,穢人或許也可以倚仗。”張良認真的開口說道。
所謂的穢國……也就是朝鮮,東南半島,扶余等地的東夷聚集地。
滄海君雖然國家已經被秦國誅滅,但是人家貨真價實的是東夷人,而且滄海君沒和穢人內卷,反而混進了中原貴族的圈子,常和穢人進行一些貿易買賣,所以滄海君在東夷穢人的群體名望是很高的。
東夷穢人想要聯絡中原購買鹽鐵工具,走滄海君的路子一定是最物美價廉的。
穢人之間各國各部落狗腦子都時常打出來,但是沒有哪一個國家敢不尊重滄海君的客人。
這也是中原貴族接納滄海君這個東夷穢人的核心原因。
人家是真有路子賺錢,其次人家是真能從東夷穢人那裡借兵。
最後,秦國和秦始皇說不定什麼時候發瘋,真到了那個時候,藉助滄海君的路子跑到東夷海島,也未嘗不是一條路子。
張良更是直接提出,讓滄海君想辦法走私一些種子,低價販賣給穢人種植……
說句不好聽的,就是扶持海外異族勢力,畢竟若論動員兵,大家都是大貓小貓三兩隻,穢國這地方雖然以前看不起,現在卻是貨真價實的能借出來幾萬人馬。
而且遠在海島,易守難攻……
“秦國一時之間難以察覺,穢國之地的東夷穢人有新糧打底,日後未嘗不能以為臂助,況且現在秦國重在南北,就算察覺,也難以跨海興兵……”張良一邊想,一邊總覺得哪裡有點不對。
應該不至於跨海興兵吧?又不是什麼大事情。
東夷穢人現在的聚集地,可是沒甚麼好地方,比起來河套百越遠不及也,而且孤懸海外,只要不是犯病進攻中原,秦國也不會勞師遠征,實在是沒有任何利益……
“應該是吧……海外貧瘠,秦國沒道理興兵。”張良不確定的想到,總覺得自己疏漏了一些什麼東西。
(ps:人物不是編的,滄海君也是採用了史記的記載。穢人,就是東南沿海地區東夷的統稱,嚴格意義上來說,扶桑也算夷人也可以稱呼為穢人。
小貼士:西稱戎,北稱狄,南稱蠻,東稱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