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是,李自成不但縱容屬下為非作歹,他自己也是模範榜樣,先是將宮中后妃、宮女等兩千多女子佔為己有,後來還嫌不過癮,乾脆就也加入強搶民女的隊伍,把所有青樓和民間好看的婦女全部納入後宮,開始天天享受醉生夢死的富貴生活不上朝。
三件蠢事,弄得民心盡失,城中百姓又開始天天盼望朝廷大軍能早日打回來。
他屬下也不乏有識之士,看這樣下去不行,勸諫道:“大王,如今京城的門戶山海關還在明軍手中,守將是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手下有五萬多關寧鐵騎,如果一旦他投降了關外的大清,與我們相當不利,我們應該一面勸降吳三桂,一面派大軍攻佔山海關,只要山海關在手,就可確保京城無虞。”
“你說的很對,你可願為使者去勸降吳三桂?”
“屬下願往。”
“好!你去吧,我隨後就會帶領大軍起程,以為策應。”
吳三桂回到山海關,本以為李自成會很快攻來,誰知道左等不見敵軍,右等也不見敵軍,派人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一夥人在京城醉生夢死呢。
如此土匪行徑,讓吳三桂對李自成更是鄙視,見到李自成派來的使者,按照他之前的打算,還想與之虛與委蛇一下,現在也沒了這份心情,直接把使者給殺了,還命人將使者的腦袋擺在李自成必經的大路上。
親自帶領十萬精兵來取山海關的李自成一見自己的使者被吳三桂斬殺,氣不打一處來,怒衝衝的來到山海關下準備報仇,卻發現關上已空無一人,為防有詐,還派了幾波斥候先行入關。
等確認安全後,李自成才憂心忡忡的登上了山海關,廣闊的大海一覽無餘,海面上還能看到從山海關撤離的吳三桂人馬所乘的戰船,一股掉坑感更強烈了。
“大王,這吳三桂屬下精兵強將不少,怎麼會不戰棄關呢?”他的屬下大將劉宗民道。
“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李自成從一個草根,兩次起兵造反,最後建立大順政權,自然也不是傻子,很快他就琢磨出些味道了:“難道他們是為了擺脫兩面受敵的狀況,讓我們和關外的大清作戰,他好收漁翁之利?”
“不戰而撤,他不怕他那個多疑的皇上要他全家老小的命嗎?”
“明帝軍前五詔你看了吧,性情已然大變,讓人摸不著頭腦,我們還是小心為好,雖然我們兵勢雄厚,但是與大清相比,可戰之兵就不多了,如今我們要守好山海關。”
“而今也只能如此了。”
山海關的變化不但讓李自成摸不著頭腦,也讓在盛京一直關注山海關的大清攝政王多爾袞有些迷糊。
此時盛京,崇政殿,多爾袞聚齊文武商討對策。
多爾袞道:“山海關的守軍怎麼變成大順的人馬了,之前還和自己聯絡,借兵馬的吳三桂呢?南方發生了什麼事情?誰能說說?”
豪格出列道:“管他呢,我們只管瞅準機會,順勢南下,攻取中原就是。”
“混賬話!”多爾袞斥道:“我們才多少人馬,滿打滿算不過二十餘萬,而大順兵馬人口眾多,如果貿然與之開戰,反而會讓明軍佔便宜。”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說怎麼辦?”
“派人入關,探聽虛實,關鍵要弄明白大明朝發生了什麼?另外,用一到兩年時間肅清關外明軍殘餘。”
就這樣,因為吳三桂佯敗山海關,迷惑了清軍,讓蠢蠢欲動的多爾袞反而不敢冒險南下了。歷史就此轉向,本來應該在京城呆了四十二天就崩潰的大順政權,也因此奇蹟般的暫時存活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