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在剛剛,在那些生靈獵殺者再一次出現的時候,古青陽就已經感覺到不對了。
因為,那些生靈獵殺者在出現之後再面對他的時候,簡直就是對他毫無殺意。
這可不像是生靈獵殺者的作風。
雖然對於這些東西,他見的次數也不是很多。但他明白,這東西只是法則的具現化產物。
也就是說,只要法則不滅,就算他有手段將這些傢伙全部磨滅,到頭來一樣還是會有別的傢伙殺他。
因為冥土的法則才是它們的真實面目,它們不過是冥土的法則利用冥土的力量塑造的兵器而已。
而它們要維護的,就是均衡。
何為均衡呢?
古青陽對於這“均衡”二字的理解很簡單。簡單到同樣只有兩個字作為他的解釋,那就是輪迴。
冥土,看似是已經脫離了大荒世界。可實際上,它本就是大荒世界的一部分,也一直都沒有變過。
而之所以會有冥土出現,就是因為這大荒世界裡出現了生靈。
更為準確的說,應該是這大荒世界裡出現了靈魂。
生靈死去,代表著軀殼的滅亡和腐朽。而靈魂,便成了那所謂的無家可歸之物了。
如此一來,若是沒有一個地方能將靈魂妥善安置。
那麼隨著生靈因為各種原因接連不斷地隕落,漸漸地,遊魂的數量只會變得越來越多。
這樣的話,就不要說均衡了。到了最後,這些逝者的靈魂真正因為無處可去而聚集在一起,就是災難。
世界在變化,法則在演化。
為了讓世界長久地存在著,為了應對變化,法則自然也要變化,也要為了應對變化而改變世界。
所以,像冥土這樣的傳說之地自然誕生了。
自此,無主的靈魂有了歸處,有了透過輪迴再成生靈的方法。
而如此一來,當一個生靈經歷一生的時光洗禮再隕落之後,也會有新的生靈將其代替。
如此一來,隨著新舊生靈不斷地交替,這個世界看上去自然也是越發地欣欣向榮了。
冥土意志和天道意志,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但不同的是,冥土意志並不需要擔心誰會造它的反。
畢竟,冥土之內全部都是靈魂。
即便有的靈魂會不甘會憤怒,無名之地也會吞噬靈魂的情緒,然後讓這些靈魂痛快地去接受輪迴。
而一經輪迴,一個人就要變成另外一個人,一個生靈也要變成另外一個生靈了。
如此,問題便不復存在。
而對於像他這樣的人,按理來說這冥土自然是要抹殺他的。可就在剛剛,冥土沒有這個意思。
他從那一刻開始便察覺到了冥土意志的不對,他猜測這冥土一定是發生了某種變化。
而他思來想去,所能想到的變數也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樊琳琅。
既然,樊琳琅的前世身可以在這冥土之中為所欲為。
那麼,樊琳琅的今世身自然也能做到一樣的事情。
儘管樊琳琅的今世身還很弱,可無論怎樣,她畢竟還是樊琳琅。只要她是樊琳琅,這個理由便足夠了。
樊琳琅的前世身,生前修為是十六境不假。但那終究只是生前,在死了之後,她只是一個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