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父似乎想說什麼,但是看了杜衡一眼,什麼都沒說。
杜霄也沒有多做評論,只有杜母說了句:“真是有緣分啊!”
杜衡似笑非笑地看著杜父杜霄父子倆。
什麼有緣分?
京大營養學系的名廚布遍天下,他們杜家酒樓的大廚,要是細數起來,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京大畢業的。
張師傅是因為進這個行業太早了,小時候家裡又窮,沒念過幾年書,根本不可能考上大學,所以才走的傳統路線。
可是他的兒子,張師傅卻沒有自己帶成徒弟,而是讓人家去考了學,進了京大讀那個營養學系。
京大營養學系。
杜衡之前倒是沒關心過。
雖然他家的酒樓是那個樣子,可是整個餐飲產業,杜父並沒有讓他太過參與。
杜衡在杜家接手的是房地產的位置。
明面上看,好像是房地產更好,但是這個行業說實在的就是泡沫產業,誰也不知道哪一天泡沫就會滅掉。
杜衡賺再多的錢,也是進了杜家的口袋,他自己不過是拿個年薪。
而杜家真正根基的餐飲業,杜父都牢牢地握在手裡。
杜衡也明白,這都是給他的寶貝兒子杜霄留著呢。
想到這裡,杜衡在心裡冷笑一聲,就杜霄那個樣子,怕是連廚房都進不去。
一個連廚房都進不去的領軍人,杜衡才不信杜家那些大廚能服。
但是……
如果柳芊芊在,情況就不一樣了。
柳芊芊畢竟是京大畢業的。
因為柳芊芊的關係,杜衡去調查了一下,不調查不知道,查過才發現,京大營養學系在廚師行業到底代表了什麼。
不但代表了一種實力,一種名望,更代表了一種社交圈。
在京大出現之前,名廚圈按照菜系分派,又按照世家分派。
京大出現以後,名廚圈只分為兩種,一種是京大OB系,一種不是。
國內其他的名門高校不是沒有開過相關的專業,但也許是先天不足,始終都不成氣候。
可以說京大營養學系能夠成功,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是正好選在新舊交替的時代,國家剛剛推行廚師證書制度,卻還沒有多少廚藝學校時,作為名門大學的京大率先搞了起來。
地利是說京大的位置,京大京大,自然是在京城,而京城是什麼地方?在本城沒有作為試點開發城市,還只是個沿海的小漁村時,京城就已經是京城了,歷經千年,其他行業暫且不說,就說廚師這種靠師傅帶徒弟傳手藝的,數遍全國,也真就在京城沒有斷了傳承。
這也就帶來了人和,京大第一波招老師的時候,直接聘請了好些個大酒樓的退休大師傅,尤其在新式連鎖餐飲的衝擊下,不少老式酒樓都經營不下去了,這些大師傅也都被介紹到了京大,京大系統地整合了這些師傅,用高薪留住了人,再經過一系列的培訓,讓他們成功的學會如何適應大學的教學。
最初的大師傅們教學生的時候,還頗有些帶徒弟的感覺,但是到了柳芊芊這一代,可謂是去陳留新。
留住了師傅們的手藝和菜譜的傳承,去掉了保守不合時代的東西。
可以說,有心學廚的年輕人,沒有不想進京大營養學系的。我愛
沒有進去的,那只是京大過高的分數門檻把他們攔在了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