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憲京城當中,既有皇室權貴和豪商巨賈,更有為了餬口終日忙碌的平民百姓。每個日夜都有無數的故事在這裡上演。
有些人從這裡來到這個世上,有些人又從這裡永久離開。有些人從外鄉羨慕繁華而來,有些人又從此地逃避出去。
可惜,有些人來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憲京很大,憲京也很小。
在很多人的眼裡,最瞭解憲京的自然是皇上,因為他有天下人最為畏懼的鎮撫司。但在那些混跡三教九流的人心中,最為了解憲京的不是鎮撫司,而是魚龍幫主諸葛通。
離開了順天府衙的李牧,此時便現身在一處極為隱蔽的茶肆裡。在他對面坐著個身著一襲白色長衫的中年人,正用手輕輕地往茶盞中添水,然後緩緩地推到了李牧的面前,說了聲,“李大人,請用茶。”
李牧自然不是來喝茶的,不過他還是接過了茶盞,放在唇邊,品了起來。“諸葛幫主的茶,果然是好茶。”
“可惜李大人事務繁忙,不然可以常到我這個小茶肆來坐坐。其它的沒有,但好茶肯定不缺。”諸葛通說話間,又給李牧的茶盞中續上了茶。
茶水從那精緻的茶壺中湧出,滴落進那淺淺的茶盞中,劃出一條優美的曲線。從第一滴茶水離開茶嘴,到最後一滴落盡茶盞,沒有一滴多餘,剛好和上一茶盞一樣多。
李牧看了一眼,並沒有再拿起茶盞,而是接著說道,“不是誰都像諸葛幫主能穩居這隆中軒,便可以統籌全域性。”
諸葛通抬頭看了看茶肆上那三個龍騰虎躍般的字,笑了笑道,“我也就在這隆中軒喝點茶而已,不像李大人帶著飛羽衛叱吒於大憲南北。”
兩人一開始的談話,好像都是在奉承對方。
不過能讓鎮撫司指揮使奉承的人,必定不簡單。
“這大憲的事情就像這大憲的道理以上,縱橫交錯,繁雜無比。那些驛道官道,飛羽衛看似能夠威風的馳騁,而那些羊腸小道,卻極有可能是條捷徑。有些事情,在官道上解決不了,卻能在其它地方解決。”比如說,十三皇子遇刺一案,其中的很多細節,要想探查徹底,魚龍幫就是最好的選擇。這也就是李牧出現在此處的緣由。
“如此看來,李大人是想走走羊腸小道試試。”諸葛通示意李牧喝茶。
“十三皇子遇刺一案。興善寺和尚見性踏入憲京城後的所有舉動,我希望魚龍幫能施以援手,提供一份詳細的行程記錄。”李牧說出了此行的目的。
諸葛通沉思了一番,不知在斟酌什麼,然後緩緩說道,“如此要案,我魚龍幫上下自當盡力,不過草民卻有一事相求。”
“請講。”聽到對方的答覆,李牧便知道此事已談妥,只要滿足對方要提的條件。
“我魚龍幫上下,誠如其名,魚龍混雜,如有人牽涉其中,還望大人能網開一面,不做株連。”諸葛通的神情鄭重。
李牧的神情也很凝重。
諸葛通不會無緣無故提這麼個看似尋常的條件。由此判斷,這十三皇子遇刺一案,與魚龍幫看來有著某種關聯。
斟酌一番之後,李牧說道,“如若直接牽涉其中的,聖上獨斷之下,李某回天乏術,如只是不知情的,自可多加斡旋。”
諸葛通站起身來,朝著李牧俯身一拜,說道,“魚龍幫上下,感念李大人隆恩。”
未等李牧有所動作,諸葛通便從袖口中掏出了一份手札,遞了過去。
李牧接過之後,用手攤開,上面密密麻麻的一行小楷,寫得是極為漂亮,不過他更為在意的是寫的內容。
這正是一份興善寺和尚見性在憲京城的行程記錄。
見性剛一踏入憲京城,首當其衝跑去了覺臺寺,卻因為是密宗弟子的身份,掛單被婉拒了,再去淨嚴寺,更是被嚴詞拒絕。
既然和尚這個行當沒得幹了,見性便想在這憲京城內各個坊市中找個餬口的差事。畢竟這憲京城內坊市眾多,不管怎樣,總該能混口飯吃。
不過憲京城終究不是個好混飯吃的地方。
居憲京,大不易。
更可況見性本身就不是個能吃苦的人。在一些坊市中幹了幾日的搬運活計之後,就有些吃不消了。看著白日間坊市裡熙熙攘攘的人群,見性就有些收不住自己的手。他的手伸進了別人的衣袋或包袱,想把這些財物變成自己的。
天底下這樣想的人很多,這樣做的人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