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與趙國會盟之後,東周公姬傑並沒有選擇在趙國邯鄲多做停留,在宴會剛一結束的時候就立刻向趙括提出了告辭之意。
對於趙括來說,相比於在邯鄲大費周章款待東周公,他更加在意的反而是東周公遷移姬氏宗祠的事情。
一旦姬氏宗祠遷到了趙國鉅鹿城,那麼東周公姬傑就可以在此進行祭天,向各路諸侯宣告天下共主再次誕生。
出於自己內心的種種考量,趙括自然沒有特別挽留東周公。對方告辭之意剛剛提及,趙括就已經迫不及待的答應了下來。
不僅如此快速的答應了東周公的辭行,而且趙括還率領六部尚書親自將東周公姬傑送出了邯鄲城。
看著已經被趙括派人送到這裡的馬車,東周公笑著說道:“寡人如此一去怕是要一月才能與晉陽君相見,卻是有些不捨。”
結果東周公這般說並沒有讓趙括感動,反而讓他有些不好的聯想。看著東周公白淨的面龐,趙括感覺自己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
不過兩國的重要人物可都在這個現場,就算趙括再怎麼不爽也沒有任何表現:“本君會將鉅鹿城裝飾一新,靜靜等待東周公的來臨。”
“如此甚好,寡人就不耽誤晉陽君時間了。等到在鉅鹿祭天之時,寡人再與晉陽君把酒言歡如何?”
“固所願而不敢請耳,本君靜候東周公大駕。”
隨著東周公離開邯鄲開始向鞏城方向返回,整個趙國重新恢復了平靜。而在這種平靜當中正是趙括在不停的消化連番勝利打下的戰果,並且開始謀劃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另一方面兵部的行文也在飛快向暫時停駐洛邑城的李牧大軍傳遞,兵部傳令斥候在日夜兼程之中,終於只花費短短十二天的時間,就將兵部行文放在了李牧的案頭之上。
李牧看著由趙國晉陽君、相國、大將軍趙括親筆寫就的行文,立刻就將秦浩宸叫到了自己的房間裡面。
看著表情肅穆、筆直站立在自己面前的秦浩宸,李牧將案几上的兵部行文交給了他:“看看吧,這是君上親自傳達的命令,今日秦將軍就要開始執行君上之令。”
秦浩宸一目十行的瀏覽著兵部行文,當看到自家君上要求他率領三萬趙軍精銳士卒進駐鞏城的時候,不由得眼前一亮:“君上居然不費一兵一卒,就這樣拿下了東周公國?”
雖然剛看到兵部行文的時候,李牧也是充滿了難以置信的心情。但是面對秦浩宸的反問,李牧還是非常肯定的點點頭:“吾等差君上遠矣,沒想到只是讓吾國大軍威逼東周邊境,竟然換來這麼一個結局。”
秦浩宸將手中的兵部行文放回到李牧身前的案几,忽然想起另外一件事情來:“君上讓將軍西出洛邑前往西周公國邊境,看起來這一次又該西周公坐不住了。一旦吾國大軍抵達西周國的邊境,留給西周公貌似只有兩個選擇。”
“其一如東周公一般向咱們投降,將西周國那點立錐之地納入吾國管轄範圍之內;其二就是向秦國東面投降,秦國不過區區蠻夷之地,想來以心高氣傲的周王室表現來看,斷然不會向蠻夷投降。”
李牧笑著搖了搖頭,顯然是有些不認同秦浩宸的意見:“秦將軍此言差矣,只要吾國大軍出現在西周國邊境,那麼擺在西周公面前的就只有向吾國投降一條路罷了。秦國絕對不會為了西周國這點蠅頭小利就與咱們交惡,所以西周公已經沒有了選擇。”
“將軍已經成竹在胸,那某將就去點齊兵馬向鞏城進軍。只要咱們駐守了東周鞏城,東周公國就是想反悔都沒有機會了。”
“嗯,秦將軍如此做法倒是深合本將之意,若是東周公敢於反悔,本將不介意先滅東周再滅西周。”
反正周王室已經在秦趙聯軍之中灰飛煙滅,李牧對於徹底抹除姬氏一脈已經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已經做過了初一,難道還怕再做十五嗎?
“諾,末將告退。”
另一邊的東周公姬傑這才剛剛返回到鞏城之中,還沒有等他喘上一口氣,負責鞏城安防的東周國將領姬氓就立刻跑了進來:“啟稟大公,鞏城西面出現了三萬趙國人馬,是戰是和還請大公決斷。”
東周公姬傑沒想到趙軍行動會如此迅速,自己這才剛剛抵達鞏城,盟約中派駐鞏城的趙軍士卒就已經趕到了城池之下。
他也只是嘆了一口氣,略顯無力的揮揮手說道:“從今天起,鞏城城防由趙軍士卒負責,讓他們進城吧。”
秦浩宸在兩國盟約之下,終於是成功進駐到東周公國的都城鞏城,意味著整個東周公國納入到趙國的管轄範圍之中。
李牧這邊同樣率領司馬尚匯合而來的趙軍士卒總計二十萬步騎大軍浩浩蕩蕩開始向西周國邊境開赴,他就是要讓西周公姬咎陷入到惶惶不可終日的情緒之中,完美實現自家君上的計劃。
西周國邊境的防線在二十萬趙國大軍面前如紙糊的一般一觸即潰,衛原率領六萬騎兵一馬當先,率先攻破了西周防線,開始向西周公國的都城王城殺去。
就在衛原率領的騎兵在西周公國範圍內大殺四方的時候,身在王城的西周公姬咎終於得知了西周公國被趙國攻伐的訊息。
當這個訊息擺在西周公姬咎面前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不敢相信。畢竟九州鼎已經被這些諸侯國拿走了,他們怎麼能看上西周國這一點點土地。
西周公姬咎當然不會知道,此番趙國大軍的目的就只有一個,就是要將西周公姬咎這一脈的姬氏子弟徹底抹除。
所以趙國大軍在李牧的指揮在在西周公國內部長驅直入,但凡有抵抗者就地格殺勿論。
這樣的做法也是為了震懾西周公國,讓他們從此再也沒有膽量去抵抗趙國大軍。很快李牧就實現了自己的目的,只要趙國大軍出現的地方,西周公國這些將士紛紛望風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