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開對於李河圖是滿懷敬意的。
國朝能走到今日,靠的不全是趙元開一己之力,這是一個國家,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宗門聖地而已。
飛機掠過西涼古城的上空。
這裡依舊是漢土的軍工搖籃,是一座具備了歷史意義的鋼鐵之城。
城建是很好的,畢竟是國朝給予太多了的傾斜和支援。
但!
趙元開俯視下去,發現人氣並不是那麼的旺。
這其實不難理解。
而今也不是當年的。
曾經的西涼是國朝正西國門,條件再惡劣可怕,也得有人鎮守在這裡,不止是軍武,還有普通人。
但現在,整個南蒼域孤島皆是漢土,昔日國門也成了內陸。
老一輩的人還會堅守在這裡。
但對於新一代的西涼子弟來說,走出去才是更好的選擇。
這是對的。
趙元開是滿心支援的。,
這從側面也反映了當今漢土的包容和發達。
東方露出了魚肚白。
飛機停留在了位居西涼的昔日鎮西戰區基地的軍武機場之上。
早年確立戰區的時候,鎮西戰區就在西涼以西,不只是因為西涼還是國門所在,更因為漢土的軍工搖籃在此地。
而今,鎮西戰區的主力早就已經西遷千里,扎入了而今的沙海地區,也就是曾經的沙海古國。
但舊址還在,必要的軍武配備也還在,也就是今日的西涼鎮將府。
西涼鎮將府的當代鎮將名叫韓袁兵,根正苗紅的西涼人,祖上三代從戎,皆是西涼鐵軍的甲士。
當年抵禦蠻族的那最慘烈一戰,韓袁兵就是其中一員。
只是那年他還年幼,剛剛入伍,有一位兄長是西涼鐵軍的驍尉。
那一戰,兄長戰死。
韓袁兵活了下來。
那一戰結束之後,韓袁兵沒有選擇去長安,而是留了下來,依舊是留在了西涼。
事實上。
那一年幾乎絕大部分的活下來的西涼子弟都沒有遷去長安。
其實他們也知道,這是陛下的恩賜。
那一戰,十萬西涼鐵軍戰死八萬,能活著的,皆是英雄,陛下希望他們都能去長安,為國一輩子,也應該、國朝也有能力來回報他們了。
但除了一些負傷太重,必須要前往長安的,其他人幾乎都留了下來。
而後再次從戎,編入其他軍武,散入國朝四方。
韓袁兵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員。
唯一不同的是,他一直都在西涼,從未離去,從曾經的新兵,到戰後的功臣,而後一路提拔,十幾年後官至西涼鎮將。
然而。
韓袁兵卻一直對此惶惶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