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筧國傳來訊息。
筧國投降,使者請求和談。
虞牧淮端坐高位,聽完使者的請求,一聲冷笑,一言不發。
下面的使者聽到這笑聲,只覺得面紅耳赤,心虛不已。
不怪虞牧淮冷笑,十年前要求和談的是筧國,十年後率先撕毀條約的也是他們。
這次見打不過了,又來和談。
當琮國都是傻的嗎?
可是皇上不發話,旁邊的官員們便也不說話,於是最下方的筧國使者只能乾站著,還保持著之前行禮的姿勢,以及呆滯的微笑。
一直到使者身體僵硬,頭冒冷汗,才聽到上方傳來了一句輕飄飄的話。
“回去告訴你們可汗,想要和談,就拿出來一些誠意。只是空口白話過來說幾句,當朕和琮國百姓都是好糊弄的嗎?”
說罷,虞牧淮站起身,拂袖而去。
使者明白,琮國的態度有和談的希望。
不過...想要和談成功,只怕筧國要下血本了。
使者悻悻而歸。
虞牧淮繼續在西北地區悠悠然地生活著。
每隔幾天,太子萬祺嶽的親筆書信就會送來。
上面主要是記載皇城各項重大要事的,包括萬祺嶽的意見,還有輔政大臣的意見等等。
虞牧淮看過之後,會給出一些批閱,沒問題的一筆帶過,有問題的就指點一下。
萬祺嶽是萬知昕和薛蓉生下的長子。
他性情溫和,勤奮好學,不驕不躁,是個好苗子。
如果生在和平年代,相信萬祺嶽能夠接過皇位,成為一位明君。
只是如今琮國剛剛復興,仍然有些動盪不安。
萬祺嶽的性子還需要好好打磨一陣,虞牧淮才能放心將國家交給他。
又過了半個月,筧國再派使者。
這一回,使者不像之前那樣,說了一堆假大空的話,而是直接說出了筧國和談的條件。
一、琮國邊境線向西北方向延伸八十里。
二、將筧國邊境四個城池,分割給琮國。
三、派一位公主前來和親。
四、每年向琮國進貢,包括白銀、牛羊、馬匹等等在內,一共價值五十萬兩的錢財和物資。
虞牧淮挑了挑眉,對於筧國這一次的識時務倒是有些意外。
不過在聽到探子傳來最近筧國的訊息後,便明白了原因。
筧國可汗巴達奇的身體快不行了。
巴達奇今年六十歲,草原上的人身體條件一向比中原地區要好,只是巴達奇年輕時太過逞強鬥狠,經歷過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戰爭,身上也留下了不少隱患。
這一次筧國大敗,成為了他身上的所有隱疾的導火索,竟然導致重疾一次性爆發了。
最高統治者病重,下面的兒子們都不安分了。
早年最有希望奪得王位的帖木成被攥在了琮國手裡,養成了一個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