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後,筧國軍隊打到了黃幾道的家鄉。
守城的官員逃跑,大批士兵們見到頂頭上司跑了,也沒有了戰鬥的想法,要麼投降,要麼逃跑。
黃幾道已經將近60歲了,可是他仍然在此刻站了出來,聯合所有平民百姓,以及準備堅守計程車兵們,臨時組成了一支軍隊。
因為其中大多數都是平民,他們沒有武器,很多拿著的都是扁擔,所以被稱為“扁擔軍”。
扁擔軍裡面不止有男人,還有他們的家眷。
國家的滅亡只是遲早的事情,但是這些女人選擇勇敢站了出來,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守衛這片故土。
但是結果可想而知,孱弱的“扁擔軍”,怎麼可能是筧國精兵強將的對手?
他們被屠戮殆盡。
是的,黃幾道是老頑固,朝堂上不乏這種言辭激烈不懼權勢的老頑固。
但是他們同時身具最重要的品質。
氣節。
國家可能會滅亡,但是文明能夠延續,民族得以流傳。
靠的就是氣節。
(寫到這裡眼眶有點紅,四大文明古國僅有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多少次險些被團滅,可是都有驚無險。就是因為有一代代人的氣節,不屈的先輩,才能有如今的傳承。)
此時,就在虞牧淮的不遠處,那個忠貞且頑固的黃幾道,已經拿出了上一世說服萬知昕的那一套。
就是這一套說辭,徹底激怒了萬知昕。
上一世議和派的代表是兵部尚書,楊律。
現在楊律正站在詹重的身後,依舊是議和派。
詹重是虞牧淮最近幾年新提拔起來的人,上一世被扣上了“閹黨”的帽子,在邊遠地區做個小官,鬱郁不得志,可是最後卻隨著十萬軍民跳海自盡。
虞牧淮沒有看錯,這的確是個人才,短短几年,就成為了內閣首輔成員之一,職位還高於楊律。
相比起萬知昕那一次的辯論,這一回的朝堂上窗明几淨了不少,心懷鬼胎的人少了很多。
當然,支援虞牧淮提議的人也就更多了。
畢竟很多都是她親自提拔起來的,對皇上的意見比較遵從。
黃幾道這樣的老頑固除外。
不過目前看來,議和與主戰的人數相差無幾,比較平均,沒有明顯的優劣勢。
主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琮國目前已經逐漸擺脫泥潭,有穩步上升的趨勢。
再加上前不久筧國吃了個大虧,損失士兵不說,還把一員猛將折在琮國手中了。
這個時候來議和,明顯也是抱著休養生息的打算。
戰:“不可議和!筧國狼子野心,覬覦我琮國國土良久,這是不爭的事實。他們剛剛受到了重擊,此時正是痛打落水狗的好時機!”
和:“筧國需要休息,難道我們琮國就不需要嗎?打仗要花多少錢,想必諸位心中應該都有數,琮國百姓好不容易得了幾年喘息的時候,現在就又要勞民傷財發動戰爭了,是想讓琮國再次回到之前的狀態嗎?”
戰:“正是因為琮國國庫充盈了許多,國家有了這個資本,有了可以打仗的本錢,所以才更加需要一鼓作氣,將筧國打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