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吼聲提醒的同時,雷達觀察員也在螢幕閃爍的全息中控臺上,標註出了近百個紅色圓點,正迅速朝他們所在的位置迫近。
然後,全息影象也顯示出阿特拉斯運輸機,略顯模糊的外觀模樣。
多數為鵜鶘號和銀鷗Ⅱ型,但衝在最前端的十架,卻是更加緊湊的倒“T”字模樣。
機身長約二十米,相當於鵜鶘號的2/3,其雙翼、引擎與駕駛艙安置在尾部,機艙的艙門則是處在機頭位置。
看起來,如同二戰時期的搶灘登陸艇那樣,但外觀模樣要精良、先進得多,並非是老掉牙的產物。
而這便是科研部為阿特拉斯的作戰部隊,尤其是艦載部隊,所特意研製的“跳幫”專用機。
正式名稱為雷霆Ⅰ型突襲艇。
阿特拉斯因艦載部隊的激進戰鬥方式,導致原有的海雀多用途運輸艇,根本無法勝任跳幫任務。
既想要保證跳幫人員的安全性,又要保證跳幫載具的堅固性,所以必須把載具的“硬度”與防護拉滿。
於是科研部準備“大力飛磚”,利用矮人精鋼打造機體和雙翼,又加裝了三臺白腿小隼艦載機的改款引擎。
在宇宙深空中,雷霆突襲艇的速度不亞於,甚至是強於阿特拉斯的多數艦載機。
而在大氣層內,則是可以利用常溫超導的磁懸浮引擎,轉換成浮空艇這類的單位。
除了這些,雷霆突襲艇的機艙兩側,裝有兩挺105mm的硬光主炮,還有一次性、可更換的能量護盾生成器。
種種一切,皆是為了服務於即將換編成“輔助軍”的緊急對策部隊(AECS),以及戰鬥瘋子般的軌道突擊隊(ODST)。
透過全息螢幕和舷窗,瞧見那十架雷霆突襲艇脫穎而出,不出半分鐘,就要與他們所操控的巡洋艦相撞
無須艦長的命令,炮手就啟動了近防炮。
Ri~嗡嗡嗡!!!
近防炮速射的噪音,透過震動傳遞到了艦橋內部。
因曳光彈的存在,讓艦組人員可以瞧見鋪天蓋地的“彈幕”,正迅速朝雷霆突襲艇撲去。
但,可能是遭受了梅麗薩複製資料的駭入,也可能是艦載AI的“叛變”,令近防炮亦是沒能有效攔截雷霆編隊。
緊接著,近在咫尺的十架雷霆一字排開,且兩側硬光主炮閃爍出亮紅色的蓄能耀光——
咻——咻——!!
轟——轟——!!
伴隨硬光光束瞬射、瞬爆的響動,同樣透過振動傳遞到艦橋,表明雷霆突襲艇已然熔穿了巡洋艦的外部護甲、“鑽”入了艦艇內部。
!!
察覺到己方艦艇,被對方效仿了數個,乃至十數個世紀前才盛行的跳幫戰,絡腮鬍艦長當即站起身,語氣急促的對通訊官大聲道:
“通知艦載作戰部隊,務必確保新星級核彈的安全!再通知艦載機中隊,做好將核彈轉移至地表基地的準備!
還有!再通知全體,就算是撞,也要把那個刀刃狀的戰艦撞沉,為艦載機中隊爭取逃離空間!”
“是!”
聞言,通訊官連忙與作戰部隊和艦載機中隊聯絡。
同時,絡腮鬍艦長之所以會下達這般命令,是猛然意識到阿特拉斯明明可以憑藉旅居級,直接摧毀他們自由解放的艦隊,卻偏偏選擇了費力不討好的跳幫戰,很明顯是有所圖求。
至於可以讓阿特拉斯大費周章的,當屬放置在他們巡洋艦內的新星級核彈。
倘若直接“擊沉”他們艦艇,那麼艾瑞達納·c的引力,會將艦體殘骸拖入大氣層內,繼而會讓新星級核彈損毀。
這個時候,該巡洋艦的艦體左側;
轟隆——!
劇烈爆炸聲,響徹在處於休餐時段的大型食堂內。
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