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
多恩可不單想要“純粹的防守”。
他的思緒早已越過眼前的戰略佈局,落在了銀河帝國的首都——
位於核心區域的科洛桑上。
這顆星球不僅是銀河帝國的政治中心,更是整個銀河系的心臟。
根據情報部提供的詳細資料,科洛桑在行星直徑、重力、環境等資料上,幾乎與主宇宙的地球無異。
甚至,《星球大戰》的人類也誕生自科洛桑,這使得這顆星球成為了該宇宙的人類文明的搖籃。
然而,與“蔚藍”地球不同的是,科洛桑早已“面目全非”。
從太空中望去,科洛桑不再是一顆充滿生機與自然的星球,而是一顆被金屬與光芒包裹的行星。
在陽光的照射下,科洛桑的表面呈現出一種冷冽的銀色質感,如同巨大的金屬球體懸浮在宇宙中。
這種景象不僅象徵著科洛桑的經濟、政治、文化高度發達,更意味著它的自然環境已經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森林、平原、海洋.
這些曾經構成科洛桑美麗景觀的自然元素,早已被極其繁華的大型都市所取代。
經過數千年的演變,科洛桑的地表被無數超·巨構建築所覆蓋,這些建築直抵天際,像是一座座鋼鐵山峰,將整個星球包裹得極為嚴實。
交通網路縱橫交錯,不僅連線著星球的各個角落,甚至延伸至“上下”空間,形成了一張複雜而龐大的立體交通網。
在這繁華的表象之下,科洛桑的真正地表卻早已無法用肉眼窺探。
巨構建築之間的縫隙下方,似乎延展至永無天日的黑暗陰影之中。
那裡,曾經的自然景觀早已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鋼鐵與混凝土。
科洛桑的居民們生活在這些巨構建築的內部,就等同被困在鋼鐵迷宮中的螞蟻,早已忘記了真正的天空與大地是什麼模樣。
而最為“駭人”的一點是,科洛桑這顆星球上的人口多達1萬億,這與現階段的人類帝國總人口相差無幾。
這一數字不僅令人震驚,更直接表明銀河帝國的總人口遠超想象,甚至無法具體統計。
根據情報部的資料,以及奧森·克倫尼克的供述,銀河帝國的總人口至少在萬萬億以上。
畢竟,僅常規軍隊的總數就達到了驚人的十萬億,而屬於“精銳”行列的衝鋒隊也有20億左右。
這樣的規模,足以讓任何對手感到無力與絕望。
在艦艇方面,銀河帝國的實力同樣令人咋舌,各級艦艇的總數多達百萬艘,其中主力艦艇·殲星艦的數量更是超過兩萬五千艘。
只是因疆域廣闊,這些艦艇被分散至各處,但它們的戰鬥力與威懾力依然不容小覷。
縱使銀河帝國在斯卡里夫的戰鬥中損失慘重,包括威爾赫夫·塔金在內的眾多高階軍官陣亡,近千艘各級艦艇被摧毀,甚至連死星都被奪取,可這些損失對於銀河帝國來說,依舊在其可接受範疇之內。
因此,若是與銀河帝國進行正面交鋒,同時陷入消耗戰,人類帝國明顯處於弱勢一方。
儘管人類帝國能夠依靠強大的單兵戰力,與優勢的艦隊火力取得區域性勝利,但所需的時間與人員消耗,卻是人類帝國難以接受的數字。
更何況,人類帝國不僅要面對銀河帝國的龐大兵力,還要時刻提防亞空間的威脅。
亞空間中的邪神惡魔,最喜好的就是無盡的戰爭。
它們透過汲取戰爭中的極端情緒——恐懼、憤怒、絕望等來滋養自身,壯大力量。
倘若統合戰爭被拖入長期的消耗戰,那群邪神惡魔極有可能會“橫插一腳”,將這場戰爭推向更加混亂與危險的境地。
尤其是像達斯·維達這樣的極端代表,其內心充滿了憤怒與仇恨,極有可能會被亞空間的惡魔所“蠱惑”,成為它們的傀儡。
而多恩的心中早就希望透過突襲的方式,直接奪取科洛桑,俘虜銀河帝國的皇帝,從而迅速結束這場統合戰爭。
這一計劃若能成功,不僅能夠徹底瓦解銀河帝國的統治核心,還能為人類帝國贏得無可比擬的戰略優勢,甚至是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