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士紳也沒有絲毫猶豫,以所謂鄉梓之情,捐錢修建了一棟院子。
林泉自然還是老規矩口頭感謝了一番他們,心想到時候若是能幫助他們,就幫助一把。
如今林泉是真的窮,他這個侯爺,按照規定,應該分得官田百畝的,但是聖人好像是忘了還是怎麼的,並沒有明確賞賜林泉。
按照大虞律,林泉有爵位在身,是不準買賣土地的,於是林泉沒有穩定來源,唯一能做的,就是靠著當時官員送的禮金,地方士紳送上敬意。
林泉也想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大家都認為他這個侯爺過的瀟灑,而他這個侯爺馬上就要安貧樂道了。
林泉也不好寫信去告訴聖人,他沒有俸祿,希望聖人能可憐自己這個侯爺。
臘月十五,林泉看著管家送來賬單,長長嘆氣一聲,這時候袁麗華伺候在一旁,看了看賬單,對著林泉說“夫君,我們如今就如同無源之水,難以長久。自古以來,要不開源,要不節流。”
林泉心想也只有節流一途,自己又不能買賣土地,去哪裡開源。
林泉想到這裡,突然想到一個法子,他開始奮筆疾書,等寫好之後,遞給袁麗華看。
袁麗華看著上面寫著社倉,仔細讀下去,原來是朱子社倉,這法是朱子所創,讓民間自發的建立一個糧倉,等到荒年的時候,就開倉賑濟。
這個法子在陳朝流行過一段時間,但是後來就不行了,因為土地兼併嚴重,民間根本沒有多餘的糧食存入糧倉。
林泉在此法上改進了,這不是民間自己,而是以一個家族來建立社倉,而且不在是無償的,而是按照平價由族長買入,遇到災年,在平價賣出。這樣就可以緩解朝廷平糴之難。
袁麗華看完,告訴林泉,這樣族長就有很大的壓力,因為若是遇到連續幾年豐收,這些陳米必須處理,那麼價格自然會低了很多。
林泉說到時候陳米可以讓族人按照原來的價格買回去,登記造冊。
袁麗華還是搖搖頭,豐年的時候,族人也是糧倉滿了,買這些陳米回去也是隻能賣,而陳米價格反而會降下來,他們無形之中,就折損了。
林泉一愣,認為袁麗華說的對,他看了看自己方案,若是無償放入的話,這些農民就少了一些收入,很多人靠著賣米才存下錢財來修建房子的。但是有償,又不好調整。
袁麗華看著林泉為難的樣子,詢問林泉為什麼會想到社倉的事情,林泉憨厚的一笑,告訴袁麗華,到時候聖人看到他的摺子,或許就會想起林泉這個智勇侯,還沒有封地。
袁麗華不由一笑,告訴林泉,這件事不能著急,還要慢慢想,林泉啟用朱子社倉的法子是沒有錯的,但是很多農民並沒有那麼遠見。
“沒有想到,我這才想經濟,就沒有法子了。”林泉自嘲一笑,袁麗華想了想說“夫君,若是可以的話,這社倉一年一換,新米換陳米,陳米用來擋夏稅。”
林泉拍拍額頭,認為這個辦法不錯,到時候朝廷夏稅,直接從社倉裡面抽就是了。
“這倒是一個辦法,若是遇到災年,就可以用社倉的糧食來賑災,到時候也就免了賦稅,對於百姓,也減輕了不少壓力。”
林泉認為可行,這其實就是兩個衙門庫房,一個在民,一個在朝廷。
林泉改了社倉之法,改完之後,讓袁麗華看了一下,袁麗華告訴林泉,是否讓聖人先在一些富饒地區實行,比如賢賀府等地,那些地方收成比較好。
林泉也加上了,將這摺子寫好,封上火漆,等待明天送去驛館。
“希望聖人能見到這摺子,能夠想起我這智勇侯的處境,否則我這智勇侯就要在陋室簞食壺漿了。”
袁麗華輕笑說“或許聖人就是希望讓智勇侯能夠在其中體會到這種樂趣。”
林泉聽到這話,想起了自己對聖人說過這件事,莫非聖人的真的有這樣的心,但就算有這樣的心,也是從陋巷之中尋找隱逸之士,而不是把自己給貶了。
林泉實在猜不透聖人到底怎麼想的,如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小提示:在搜尋引擎輸入"大熊貓文學",即可找到本站,謝謝。
第兩百三十九章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