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兮的母校……
四十九年前剛建校的時候只不過是當地的一所衛生學校,小中專,以護士培養為主要職責,兼帶少數基層衛生人員的培養。
三十一年前,學校總算是躍升了一個臺階,升級為了醫專,並跟每年一度全國矚目的高考發生了關聯。
十七年前,借高校擴招的政策東風,學校招收了第一屆臨床醫學專業的本科生,雖然僅僅是本科第三批次,但也足以支撐學校改名為醫學院。
楊兮在校期間,國家高校招生政策又一次發生了改變,全國範圍內取消了本科第三批次的招生。
既然沒有了三本,那就只能是二本咯!
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是當時的院領導自己先信了。
開心激動了小半年,等到當年高考招生時,院校領導們卻全都傻了眼。
比起往年,招生更加艱難,本科分數線上投檔本校的生源居然不足招生計劃的七成。
降分?
似乎也能如此。
然而,降分錄取對院校來說絕對是飲鴆止渴。
第一年就降了五分,到了第二年,降分幅度飆升到了八分,今年是第三年了,負責招生的老師們經過嚴謹且科學的調查,認為院校如果不縮小招生計劃,那麼,本年度若是還想完成招生計劃的話,恐怕降分幅度將會突破兩位數。
縮小招生計劃?
說說倒是簡單,但做起來……
招生計劃的數量可是代表著省裡的撥款數量,撥款減少了,教職工的薪資待遇如何保證?
更要命的是,縮小招生計劃就等於認輸投降承認自己領導無方,無法帶領院校繼續向高處攀登。一醜遮百俊,要是在這方面上退縮了半步,那麼,本院校的光輝形象恐怕就會在更高一層的領導眼中轟然倒塌。
可是,不縮小招生計劃,今年的高考招生就要降分兩位數,如此一來,咱們院校的形象不單在領導眼中要轟塌,在考生們的眼中也要轟塌哦!
言之有理!
所以,兩難之下,那老院長不得已祭出了一招必殺技。
老子生病了!
得住院治療。
為了不影響院校的蓬勃發展,老子主動讓賢,申請退居二線。
這一招夠狠,且威力巨大,但缺點是並非為獨家秘技。
院校的第一副院長對這一招掌握的同樣是爐火純青,在院長大人住進附院的第二天,他也在附院另一個科室找了張床位住了進去。
這不叫認慫,這他麼叫識時務。
識時務者為俊傑,此時生病住院並不丟人!
有人識時務,自然就有人不識時務。
排名末位的副院校長,外科系主任,副教授,同時也是附院普外科科主任的葉勇於此刻站了出來。
如果組織上能夠信任我老葉,我願意勇挑重擔,帶領院校挽回頹勢,並再樹輝煌。
組織上也是沒得選。眼看著老院長的必殺技已經被整個院校領導班子全都學了去,那排名第二的附院校長正積極地在附院尋找床位,組織上也只能是死馬當做活馬醫,對毛遂自薦的葉副院校長表示了信任和支援。
新年伊始,葉副院校長將附院普外科科主任的位子交給了下面的兄弟,然後坐進了醫學院院校長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