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被譽為‘黑色黃金’,‘工業食糧’。
曾幾何時,若是能拿到一張一千噸的煤炭批文便意味著可以實現了財務自由。
江北礦務集團的前身是江北礦務局,其專營業務便是開採銷售煤炭,有那麼一段時間,能在礦務集團謀個職位成為了所有江北人的夢想。
而正是那些年,礦總醫院呈現出了一種蠻橫不講道理的生長方式,樓,呼啦啦兩年蓋一幢,裝置,呼啦啦一年引進好多套,人才,呼啦啦每天都在到處挖牆腳。不到十年時間,礦總醫院便從一家區醫院水平的企業醫院躋身於五大家族,還成功地勾搭上了江北醫科大,成為了江醫第二附屬醫院。
可惜,好景不長,進入新世紀後,某西省的煤炭產業異軍突起,因煤炭埋層較為淺表,開採成本極低,而其煤炭質量又屬上乘,當地省市縣三級政大爺政大叔政大哥們齊努力,打破了交通運輸的瓶頸,一時間,國內煤炭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江北礦務集團的煤炭產業因為開採成本高,煤炭質量差,於市場競爭中難免落下了一個節節敗退。
窮則思變,主營業務的不景氣,逼迫礦物集團的下屬單位搞起了多種經營,而華健醫療投資公司便是如此背景下的一個產物。
該公司的老總是位老美女,名叫朱琳,原本是礦總醫院醫務處主任,36歲那年從醫院出來擔任了華健醫療投資公司的總經理,到現在一晃便過去了十二年。
醫療產業,無論是開醫院,還是做專業裝置投放,其利潤產出並非像廣大人民群眾所想象那樣是個暴利行業,事實上,在這一行中能把毛利率做到百分之三十便足以封神,括弧,某田系的醫療產業必須除外。
乍一聽,有個百分之二十幾的毛利率那也是想當不錯的啊!
可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卻忽略了一點,醫療產業可不是投資下去便有回報的,沒有名聲,沒有學術影響力,沒有積累,哪個病人腦子抽風會把自己當成小白鼠呢?想獲得那二十幾的毛利率,不積累個三年五年的,休想。
而且,醫療產業往往是重資產運作,上千萬的投資額在這一行當中也只能算是毛毛雨。
從字面理解,投資個千把萬的裝置,每年能弄到個兩百多萬的毛利潤,五年即可回本,接下來的時間豈不是躺著賺錢麼?
挺美的呀!
客觀地說,這麼想想,卻是挺美,但真要去做,恐怕有的哭呢。
就拿朱琳的華健公司來說,在礦總醫院投資建設的放療中心便很美,十二年前,華健對礦總醫院的總投資額還不到2000萬,但在這十二年間,礦總醫院放療中心已經為華健公司創造了不下5000萬的利潤,若是華健公司投資興建的每一個放療中心都能像礦總醫院那樣,那朱琳就算是睡著了,也會在夢中笑醒過來。
但現實卻是公司投資的其他專案,總利潤加在一起,也不過就是比礦總醫院多了那麼一點點。
因為,相對於經營管理,專案投資所依託的醫院更為重要。
選對了醫院,確實可以躺賺,但若是選錯了醫院,賠你一個傾家蕩產也屬正常。
但是,像礦總醫院那樣的好醫院又是公司可以任意選擇的麼?
比如市立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