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升定然大怒,令鎮守在蒼梧的吳巨出兵討伐。賴恭昏庸無能,大多不是那吳巨的對手。若他敗予吳巨,即會向黃伯父求救,黃伯父不予理會,他惶急之下,又會傳信於劉景升求救。劉景升知他叛逆,自然不救。
賴恭被逼得無路可走,大有可能會再傳信於江東,向孫文臺求救。如此不正是給了孫文臺一個征伐交州的出師之名!而交州地勢崎嶇,孫文臺以致暮年,其麾下文武必勸其,將征伐交州事宜,交予其子孫策和周瑜之手。而孫文臺亦望助其子,多立功績,未來好接替其位,自然允許。
到時黃伯父便可不費吹灰之力,從孫文臺身邊調離孫策和周瑜。此一文一武離開孫堅身邊,黃伯父便可乘勢起兵,攻往江東,與那孫文臺決一死戰!”
司馬懿步步推算,一連分析,聽得黃祖連連色變,最後更是不禁起身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妙妙妙!!!!司馬賢侄之智,果然是高吶!!”
“黃伯父謬讚了。目前大局未定,小侄不敢斷言,將來之事,皆如小侄之料。”
“哎。司馬賢侄分析得如此合理,豈有不成之理。我這就立刻依你所言,修書一封,傳予那賴恭!”
黃祖無比興奮,當下便開始修書。司馬懿在旁靜候。待黃祖修書畢,喚司馬懿過來審視,司馬徽指了幾處,讓黃祖重新修改。黃祖對他可謂是言聽計從,立刻便是塗改。
司馬懿獻計黃祖,黃祖皆依計行事,各做安排。而事後,果然盡如司馬懿所料,賴恭收到黃祖之信後,大喜,便在交州準備立王之事。黃祖從歸來的細作口中得知後,立馬又傳信予劉表。劉表大發雷霆,令吳巨征伐賴恭。賴恭見大事不妙,向黃祖求救。黃祖不理。賴恭遂又向劉表求救。劉表亦是不理。賴恭被逼無奈,當時的他,已連敗吳巨數陣,走投無路之下,只好傳信江東向孫堅求救。
孫堅亦如司馬懿所料,即令其子孫策、周瑜等武將謀士,起兵五、六萬,即日攻往交州。黃祖的細作從江東回來稟報,黃祖知事盡如司馬懿所料,無比敬佩之餘,又向司馬懿問計。司馬懿教黃祖,當下立即準備從江夏各縣調配兵馬,準備軍備、輜重,待一切準備完畢,便先是坐觀時勢,待江東征伐交州的大軍開始激戰,無暇顧及後方時,再火速向江東進軍!
話說,交州正是激戰間。江夏太守黃祖,忽然令大將蘇飛在長江岸邊安排戰船,多裝軍器糧草,大船裝載戰馬,儼然一副大戰在即的態勢。江中細作探知,來報孫堅。孫堅聞之,轟然大怒,即急聚文武將士商議。
砰!
孫堅奮力一啪奏案,力勁之大,彷彿將整張奏案都給拍得粉碎。
“好哇!昔日那黃承節幾乎害我喪命,我還未曾去尋他報仇,他竟敢出兵來犯我境地!!是可忍,孰不可忍!此番我不將那黃承節的頭顱生生擰下來,難消我心頭大恨!!
傳我號令,即日準備軍備、輜重,我要親自率軍與那黃承節決一死戰!!!”
孫堅怒聲暴喝,聲蕩四方,虎威盡顯。就在此時,張昭起身出席,勸諫道。
“慢!主公萬金之軀,何須親臨沙場。可先令程將軍部領豫章之兵為前驅,再令黃將軍率江東之眾為援。黃祖兵馬跨江涉湖而來,必定疲勞,程將軍趁此急攻,先取一陣,待黃將軍大軍趕至,再傾勢而攻,一鼓作氣,黃祖可擒也!”
孫堅虎目一瞪,大手一揮,凝聲喝道。
“子布勿要多言。我縱橫天下數十年載,仇敵當前,有仇豈可不報!!!”
“如此。主公何不待少主和軍師結束交州戰事後,班師而歸,再做商議?”
“不必!黃祖已在長江籌備,不日將率軍渡江。眼下我豈有時間,等大郎、公瑾二人歸來。更何況大郎、公瑾正統兵於交州激戰,此事萬萬不能讓他們得知,而令他們有所分心,以致影響交州戰局!”
“可是,主公!!!”
“張子布連番相阻,你是否見我年老,想我不如以往!!”
孫堅暴聲一喝,張昭連番勸言,令他決意更定。
“主公息怒。昭豈敢冒犯尊威。”
張昭見孫堅決意如此,不敢再勸,當即退回席位。而殿內武將則紛紛附和孫堅,特別是黃蓋、程普、韓當、祖茂四位老將,個個都是鬥志昂揚,彷彿迫不及待地要與黃祖軍展開廝殺對戰。孫堅定下決意,即令大將祖茂準備軍備、輜重,黃蓋、程普、韓當三將從江東各郡調來兵馬,又令張昭鎮守江東。
待一切準備就緒,孫堅黃蓋、程普、韓當三員老將,引兵三萬,浩浩蕩蕩殺奔長江之岸。
黃祖得知孫堅率兵親往大喜,連忙調集兵士,集合兵士三、四萬,在岸邊準備戰事。之後,黃祖又來尋司馬懿問計,司馬懿卻是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教黃祖只管放手對戰,若時間到來,他自然會施計吩咐。
黃祖聽罷,故安心應付眼下戰事。話說,孫堅率軍趕至岸邊,孫堅脾性最是急躁,即欲要先發制人,舉兵進攻。孫堅勇烈,激發帳下諸將戰意,個個附和,無有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