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蚡當丞相的四年,是竇太后好不容易死了,劉徹需要王太后支援穩固自己實力的時候。
薛澤當丞相的七年,是劉徹穩固了實力,正好年輕力壯,整個人精力最為充沛的七年,這個時候任何人擋在他面前都是礙事的,所以御史大夫張歐跟丞相薛澤都選了不會擋他路的老頭子。
公孫弘當丞相的三年,是劉徹需要儒家為他確定統治思想的時候,他要給全天下的新儒生希望,新儒生也可以拜相封侯。
李蔡當丞相的三年算是意外,因為公孫弘死在了任上,恰好大漢攻擊匈奴正處於屢戰屢勝的時候,李蔡軍旅出聲之人為相不僅安慰了隴西李氏更是給了大漢軍士極大的鼓舞,李蔡是李廣的堂弟亦是隴西李氏之人,也算是劉徹給隴西李氏的一個交代。
莊青翟當丞相的三年時候,其實這時候大漢官吏當中除衛青以外,聲勢最盛者乃是張湯,天下無人不懼張湯。
二者互相構陷而死,更是創出了以死殺人的特殊案例。
當一個人拿自己的性命去構陷另外一個人的時候,這威力甚至大過律法的說服力。
這三年是大漢酷吏橫行的三年,其實不止是這三年,劉徹從青年走向中年之後,一直到步入老年,大漢其實都籠罩在陰霾之下。
只不過張湯殺出了千古兇名罷了。
趙周當丞相的三年,就是抗壓的三年,劉徹在這三年裡大肆剝奪列侯的爵位,趙周自然也是因為自殺然後離任。
大漢丞相這麼多自殺的,其實都是因為他們身後站著太多的人,自殺算是熄滅了劉徹心裡面的怒火,而不至於活著的時候被定下各種罪責最終牽扯到家裡面的人。
而後石慶當了九年的皇帝,位上也是啥都不作為,看起來劉徹就是喜歡這種丞相。
也是在石慶當丞相的時候,劉徹開始走向晚年。
石慶這個丞相併不處理事情,這時候的丞相就真的是忠厚、謹慎的擺設。
而後大漢總是迎來了一個稱得上是資歷夠功勞足生命威望都適合當丞相的人。
公孫賀。
公孫賀在官場上打磨的時間要比他的前幾任要長的多。這個時候是劉徹疑心最重的時候,公孫賀當丞相的十二年可以說壓下了大漢的逐漸開始起來的亂象。
不過這是壓下去,而不是清除了亂象,二者有本質的差別。
火山終究還是要爆發的,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巫蠱之禍,戾太子劉據之傷終於還是爆發了。
公孫賀自然也完蛋了,好在衛青已經死了,不然也要在晚年受到屈辱,這也算是老天爺對衛青的一點點憐惜。
再往上看看,石慶、趙周、莊青翟都是當過戾太子老師的人。
而公孫賀跟劉據那是鐵一樣的關係,親姑父。
連續四任丞相,都是劉據一脈的人,而劉徹支援公羊春秋,劉據支援穀梁春秋。
再加上劉徹除了一開始得到第一個兒子而喜愛劉據以外,更多的時候這個父親並沒有表現出對這個兒子的喜歡。
究其原因,劉據背後的勢力太大,而劉據本人又不是劉徹喜歡的天之驕子走到哪裡都閃閃發光的型別。
劉據的下場其實也不難猜到,但是他的死卻成為了大漢的一個節點,也是歷史的一個節點。
劉屈氂當丞相這一年完全是因為劉徹不知道大臣裡有誰是劉據那一邊的,只能夠在宗親之中找尋一個信任的人替代。
他之所以才當這一年,自然是犯了許多姓劉的都愛犯的錯誤,太子死了那是不是可以立個新的太子,亦或是自己有沒有機會當皇帝。
最後一名丞相是田千秋,這個時候劉徹是真的老了,一頭雄獅走到了晚年,看著沒有一分錢的國庫,沒有飯吃的百姓,急速降低的人口,這位帝王終於是服老了,開始回眸起自己的一生,努力的為繼任者穩固起這個搖搖欲墜的帝國。
田千秋的列侯封號也能代表著劉徹的願望,富民侯。
張遠好在是還沒到劉徹中年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劉徹還能夠保留著一絲理智跟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