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絕對不管封地的稅收有多少,新安縣的官員送來多少就是多少。
二絕對不管封地的那些縣兵。
三絕對要繳納該繳納的東西,比如酎金,一定得送上成色最好的黃金,分量也一定得足。
安分守己才能悶聲平安活著。
張遠在長安城這次待了有半個月,其中十天都是在太常寺度過的。
以前大漢卿大夫的名號都是口頭上說的,代表的是一種風骨。
而侯爵代表張遠徹底的進入了大漢貴族階層,貴族跟下面的人不是兩種人類。
貴族的約束自己,該遵守的禮儀一樣都不能少。
該有什麼樣的規格就只能用什麼樣的規格。
比如平陽侯他們家有著一副完整的編鐘,而張遠只有幾個,連五分之一都湊不齊,而且還不能用。
音樂真的是貴族才能玩的東西,高雅的藝術。
器物還有音樂是最能夠體現階層的。
還給了張遠兩個斧子樣的東西,據說往後要是立功的話,可以在上面添東西。
這玩意兒才是一直傳承的東西,斧子上添的東西越多,證明這個家族越強盛。
張遠剛剛要從長安城回家,長安城附近出現了一次張遠見到的最大的人口遷徙。
主父偃這夯貨在建議劉徹設立朔方郡的時候,同時還建議劉徹移民三百萬人於茂陵,他認為劉徹的文治武功已經到達了頂峰,為了更上一層樓必須要在皇陵之上增添人氣。
茂陵自打劉徹即位時開始修建,同時在修建的還有茂陵邑,之前茂陵邑一直沒有什麼人,現在劉徹趁著全國上下都沐浴著勝利喜悅的時候,提出了這件事情。
按照主父偃的說法,為了讓大漢千世萬世都富貴,要把天下豪傑都遷往茂陵邑。
天下豪傑指的就是全國各地的大戶人家。
豪傑就是豪強,也就是土豪劣紳低頭蛇之類的人物,包括強宗巨族還有暴發戶。
墳頭草都不知道有多麼高的那位灌夫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不過灌夫算是這些人中比較有出息的了。
這些人招降納叛,姑息養奸,與黑惡勢力混在一起,危害大漢。
至少在劉徹眼裡是這麼認為的,主父偃為劉徹提了一個正當的打壓這些人的理由。
對付豪強最好的辦法就是連根拔起,讓他們全都移民到茂陵邑,就在劉徹的眼皮子底下。
再鬧事直接就派兵鎮壓,這些豪強就成不了什麼氣候。
劉徹當即就同意了,他認為這樣可以穩定大漢,又能夠保證關中的富庶,一舉兩得。
就這樣三百萬人背井離鄉開始向茂陵邑遷徙。
原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是這群人裡面有一個人。
一位大名鼎鼎的俠士。
郭解。
郭解不知道用了什麼辦法說動了衛青為他說情。
衛青找到了劉徹,勸說劉徹,說郭解壓根就沒有錢,算不上什麼大戶人家,不該遷徙到茂陵來。
劉徹直接就回了衛青一句話。
一個平民能讓大司馬為他說話,這樣的人能說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
衛青立馬就縮了回去,他的勸說讓劉徹動了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