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大農令沒有培育蔬菜瓜果的職責,若是這麼做了,相必會有人多嘴多舌。”
竇太后還沒死,國家施行的仍然是黃老之術,最好就是一點變動都沒有,這才能讓那些有心人閉嘴。
眼看著劉徹發愁,張遠立即將心中所想說了出來。
“陛下,既然朝中沒有先例,只需賜臣土地,人手什麼的臣可以自己去招收。”
張遠的說法看似最為合理也最為方便,但是這麼大一塊土地沒有正當的名頭,劉徹是很難調撥給他的,要調撥也不能在內史地區,但是要是出了內史地區就等於離劉徹的掌控越來越遠,這不是天子所希望看到的。
“你身上沒有什麼功勞,朕沒有辦法賞賜給你這麼大的一塊田地。”
講實話在竇太后沒有去世的這幾年之中,劉徹的這個皇帝當的是真憋屈。
劉徹提到功勞二字,讓張遠想起來自己久未完成的系統任務,這個任務都耽擱好幾年了。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恨鐵不成鋼:提高大漢的碳鋼年產量到每年一噸。
任務完成獎勵:馬鈴薯種子。”
這個時候是千載難逢的能夠從田蚡視野之中逃離的機會,張遠願意為了這個搏上一搏。
“陛下,臣有一方法可以換取功勞,而且還能讓幾位貴人挑不出來毛病。”
張遠的話沒有提起劉徹的興趣。
“臥輪水排?還是那加大鍛鐵產量的法子?”
“都不是。”
這三個字一出來,劉徹的臉色立馬就變了,他恨不得將張遠全身都給解剖來看看,看看裡面還有什麼是他劉徹不知道的。
“那是什麼?”
張遠深深地呼吸了一次,對著劉徹講道。
“臣在卓氏冶煉工坊的時候,想出來了一個鍊鋼的新法子,損耗更少,產量更高。”
匈奴人的武器是比不上大漢的,雖然比不上,但是也差不了多少,都是鐵製的。
但是匈奴人的速度卻不是大漢騎兵可以比擬的,連比的資格都沒有,往往大漢的軍隊想要去包圍匈奴騎兵,卻都被他們給輕易的逃脫,若是大漢騎兵想要深入草原之中往往會被匈奴騎兵給包圍。
衛青之所以能夠在對抗匈奴的路上越走越遠,不是因為他比匈奴更快,而是他從來都不去打沒有把握勝利的仗,只要不打那些沒有把握的仗,剩下的就全都是勝利了。
而霍去病之所以能夠虐的匈奴人死去火來,全靠著他那常人無法揣度的軍事思想。
ps:求推薦票,三克油外瑞瑪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