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鱷有些失望地看著鷹王與阿蟒,“二弟、三弟,感覺是不是有點跑題了!明明講到這雪妍公主找皇帝瞭解珠禽的情況,怎麼又跑到皇帝的寵妃這來了!難道珍妃與這件事情有關係麼?我可是雲裡霧裡的摸不著頭腦呀!”
方霖也覺得有些不大對勁,怎麼提著好好的雪妍公主,又跑珍妃這來了。
車厘微微一笑,也未搭話,她心中早已猜出七八分,只是不便於挑明。她想看看自己的揣測是否與鷹王所講,不謀而合。
眾人的疑問,也是鷹王說下去的動力,人們越感興趣,他便越有說下去的**。
阿蟒雖作為一個翻譯者,然他同樣是一個聆聽者,只不過他先於眾人知道後面的事情罷了。
“有了珍妃的幫助,皇帝頓覺身上的擔子輕了不少,珍妃處理奏摺的速度驚人,她思路清晰,條理得當,分門別類,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因地制宜。
她上曉天文,下知地理,深諳這政治與經濟的特點,故此在批閱奏摺之中,加入了很多處理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大局觀念極強,且頗曉內政,熟諳工部、刑部、兵部、禮部、戶部、吏部等業務職能,將這奏摺分門別類後,批示給各部,令其處理。
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等事宜,便批示工部照章落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她對國家的刑罰政令與重大案件的處理十分重視,她深知只有制定出賞罰分明的制度,讓那些作惡之人得到嚴懲,國家才會太平,百姓們才會安居樂業,夜不閉戶。制定完政策便交由刑部執行。
國家的軍事實力當然不可忽視,珍妃將武官的履歷收集而來,根據不同經驗與型別,提示皇帝對其加以封賞任用。
國防乃國家重中之重,且將兵權儘量分散,避免滋生謀反叛逆之事件。
故此,將這兵部尚書設定多人,刻意選擇平日極少來往,甚至彼此之間有些過節的武官來擔任,這樣便可減少那種拉幫結派事件的發生,且安排眼線,密切跟蹤這些重要官員的動作。真可謂用心良苦。
禮部乃責任重大之機構,珍妃深知,一個國家若想發展繁榮,離不開各行各業的人才,這禮部的職責便在於此。
為了能夠培養人才,她前無古人的提出了,創立多所公辦學堂,免收學費,讓更多上不起學的窮苦百姓家的孩子也有學習的機會。
她深知好的人才未必出於當朝官員子弟,普通百姓的孩子也會有出人才的可能性,然當時的情況是,上學讀書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那些有錢有勢的人們,希望家庭世世代代都能出人才被朝廷所用。
而這讀書識字,學理博文,則是關鍵,故此有錢有勢的人們不惜花重金令自己的孩子們上學。
學成之後便可做人上之人。然窮苦百姓之家連吃飯錢都沒有,更別提孩子讀書了。
故此,很多閃閃發光的金子與奇才就這樣被埋沒在深深的土中。
珍妃早就看到了這一點,她要不拘一格選人才,英雄莫問出處。
此外對於科舉考試,她也是極為重視,何謂公平,就在於此。
科舉
舞弊大案時有發生,這令十年寒窗苦讀的莘莘學子們感覺失望之極。
這裡也是最容易滋生**的地方,她有針對性的制定出法律,無論是誰,觸犯法條,定將嚴懲不貸。
只幾年光景這禮部尚書愣是換了五任。也顯示出她治國安邦的宏願與決心。
珍妃感到一個國家的經濟很是重要,這經濟繁榮了,政治自然穩定。
當時百姓受災嚴重,莊稼收成慘淡,百姓疾苦,民不聊生,對此她令戶部尚書減免百姓賦稅,幫助他們度難關。
一時間百姓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農耕之業得到了空前繁榮。
然賦稅減免了,這國庫勢必空虛。那麼她的第二個動作又來了。
她觀察到,朝廷官員們的俸祿高得驚人,便提出了,朝廷的官員們本就為國家和百姓而生,現在各地饑荒,民不聊生,豈可坐視不理。
為了百姓,為了國家,大大小小的朝廷官員們捐出一半俸祿,同舟共濟,渡此難關。
此令一出,官員們是怨聲載道,更有甚者,便聚集官員與皇帝理論,珍妃便示意皇帝將這些官員們貶為庶民。
皇帝十分為難,“愛妃!這樣做恐怕不妥吧?這些都是朝廷命官,將他們貶為庶民,這名不正言不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