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漢末獨行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南中

第二百七十一章 南中 (第5/7頁)

但是董和不通,他是一個節儉的人,還是一個很以身作則的人,他的節儉不單單讓自己很特立獨行,還讓別人都不由自主的跟隨了過去。

董和以自身的行為節儉來為眾人做出表率,粗衣素食,處處以符合禮制為行為準則,生生的是將當地奢侈風氣給轉變了過來,奢靡之風大為改變之後,大家都對其心存存畏懼而不敢冒犯。

並且因為他的執法非常的嚴厲,讓郡縣之中的人都暗自稱呼他為酷吏,可是這麼一個傢伙,卻是對自己嚴厲到了極致,貪汙貪汙枉法了,便是一點其他的問題你都找不到他,想要誣陷陷害都沒有辦法。

縣裡的一些豪強因害怕董和的嚴厲,而且也是真的受不了他的這種勤儉到了極致的做法。

於是沒有辦法將董和拉下馬的眾多世家大族,乾脆就反其道而行之,直接鼓動劉璋調任董和為巴東屬國都尉。

想要透過升官,讓董和趕緊離開成都,能走多遠走多遠,只要不在自己這裡禍禍他們,他們就燒香拜神了。

但是他們也真的是沒想到,平素裡最是好欺負的那些成都縣中的官吏百姓,這次卻是扶老攜幼挽留董和,看他們的架勢少說也有幾千人,趁著這個機會,早就想要殺一殺世家豪強這種風氣的劉璋也就只好讓董和留任兩年,再轉升為益州郡太守了。

益州太守算是擋在了西川內府和南中之地的中間,不單單是擋住了南中的人,更加的是能夠看著西川內府,以免他們出現什麼亂子。

董和出任益州他在太守任上仍與過去一樣清約節儉讓人不得不感慨,這就是一個哭醒之人。

他與周圍那些南中蠻人還有夷人打交道時,總是以誠心相待,沒有絲毫佔他們便宜的的意思,故此深受南方少數民族的信任和愛戴。

《三國志·卷三十九·蜀書九·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漢末,和率宗族西遷,益州牧劉璋以為牛鞞、江原長、成都令。蜀土富實,時俗奢侈,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和躬率以儉,惡衣蔬食,防遏逾僭,為之軌制,所在皆移風變善,畏而不犯。然縣界豪強憚和嚴法,說璋轉和為巴東屬國都尉。吏民老弱相攜乞留和者數千人,璋聽留二年,還遷益州太守,其清約如前。與蠻夷從事,務推誠心,南土愛而信之。

董和在南中的風光是常人所不能及的,雍闓這個南中頭號反骨仔在董和時期也應該是他最老實的時候,反正所有關於這個階段的史書都沒有關於雍闓鬧事兒的記載。

高定和朱褒在史書上也同樣非常的安穩,沒有關於他們鬧事兒的記載,但是作者卻是覺得他們應該是不會太老實的。

一個原因是關於高定和朱褒兩個人史書都是評價素有異志,若是隻因為第一次蜀漢的南中大戰,那麼這個評價終歸是有些過分了,應該說在之前的史書,對於劉璋時期,可以說都忽略了,所以才沒有他們之前故事的記載。

第二個原因就是鄧方接任了庲降都督之後,高定和李嚴曾經有過交手的經歷,至於朱褒殺死常方這件事,暫時沒有史書記載到底是哪一年發生的這件事,不過應該也是不會太晚的。

還有第三件事,那就是第二任庲降都督李恢上任之後,他將駐地從朱提郡南昌縣改到了牂牁郡平夷縣,而這個簡單的變遷,代表的事情確實南中都督的防備重心改變。

朱提郡南昌縣並沒有對於南中太過於深入,或者說應該是在和南中諸多士人和南中南蠻的一種交流,在史書上也記載了,當初南蠻的蠻夷對於他都是很信服的。

《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朱提郡,本犍為南部,孝武帝元封二年置,屬縣四。建武后省為犍為屬國。至建安二十年,鄧方為都尉,先主因易名太守。

《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第十五》:因易郡名,為朱提太守,選為安遠將軍、庲降都督,住南昌縣。

《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輕財果毅,夷漢敬其威信。

華陽國志應該算是比較靠譜的史書了,這裡面說的也算是事實,畢竟在那個階段也就是發生了一件事,又越嶲夷率高定遣軍圍新道縣,嚴馳往赴救,賊皆破走。

等到了李恢的時期,他直接將自己的駐地改在了牂牁郡平夷縣,他的目標就很簡單了,越巂郡肆意妄為的高定和牂柯郡郡丞朱褒都是他要防備的物件了。

所以說在劉玄德一死,最先出現問題的反倒不是他們兩個有前科的,而是一直不聲不響的雍闓。

同樣咱們再說回來益州郡,董和在益州郡當太守的時間並沒有到南中大戰時期,建安十九年的時候他就離開了益州郡。

或者說他應該是託了李恢的福氣,自己莫名其妙的就投降了還在西川和劉璋大戰不止的劉備了。

建安十九年,劉備平定益州後,徵召董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共同主持管理左將軍、大司馬府的事務。

按照這個記載,他應該是在建安十九年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劉玄德的權利中樞,同時應該是勉強和諸葛亮做到了平起平坐的地位。

史書記載,在他進入成都和諸葛亮共事的這段時間裡,他們出謀劃策,共事歡洽交情深厚,但是董和的死期,史書上面的記載不全,不過應該是在章武元年之前,應該是在章武元年初期到建安二十五年左右。

因為《三國志·卷三十九·蜀書九·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先主定蜀,徵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獻可替否,共為歡交。自和居官食祿,外牧殊域,內幹機衡,二十餘年,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

這裡面說,董和一共為官二十餘年,他進入蜀中開始為官的時候,應該是建安元年左右,所以他的死期應該也就是在建安末期。 同時還有一個記載,諸葛亮曾經說過,“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啟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國,則亮可少過矣。”

這裡說他參署七年,建安十九年進入中樞,七年的時間應該就是蜀漢的章武元年的前兩年,也就是曹魏建立的黃初元年了。

《三國志·卷三十九·蜀書九·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亮後為丞相,教與群下曰:“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闕損矣。違覆而得中,猶棄弊蹻而獲珠玉。然人心苦不能盡,惟徐元直處茲不惑,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啟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國,則亮可少過矣。”又曰:“昔初交州平,屢聞得失,後交元直,勤見啟誨,前參事於幼宰,每言則盡,後從事於偉度,數有諫止;雖姿性鄙暗,不能悉納,然與此四子終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於直言也。”其追思和如此。

畢竟章武元年時候的劉玄德大封賞他應該是沒有趕到,不過卻也應該是相差的時間不多,當然,這個就不重要了。

咱們繼續說回益州郡的事情,益州郡在董和離開之後,應該就陷入了權利交接,而新來的益州郡太守,應該就是那個被雍闓一刀剁了的可憐兮兮的正昂了。

《三國志》:“雍闓跋扈於建寧”、“雍闓等聞先主薨於永安,驕黠滋甚”、“雍闓恩信著於南土。”

這是《三國志》關於雍闓的記載,其中第一句話交代了他的地方,雍闓跋扈於建寧郡,蜀國丞相諸葛亮親率大軍南征平叛南中部族,三軍會師味縣,立紀功碑於城內。廢益州郡設建寧郡,並將郡治由滇池遷到味縣。

所以說,這位在建寧郡囂張跋扈的雍闓其實就是和李恢算是老鄉的益州郡之人。

而他所殺的太守,應該就是益州郡太守,負責代替董和的正昂了,而這個時候,雍闓應該還沒有露出反義,或者說,這個時候其實雍闓是找到了正經兒理由的。

最新小說: [綜英美]蜘蛛俠哥譚愛情故事 [景零]一切歸零 仙俠文原配攻略錯人了 與穿來的將軍丈夫在邊疆養娃[七零] 我在遊戲裡種田[全息] 星際莊園主 穿成瘋批男主的白月光替身 陸大佬的軟萌影後 魔君霸愛:女配逆襲成仙記 我不相信愛情,我只相信你 六零小仙妻 穿成頂流的豪門親姐姐 和頂流緋聞後我紅了 珈彌 我人傻錢多的夫君黑化了 探訪仙天下 [SKIP]如果故事的開始不一樣 穿成豪門後媽在親子綜藝爆紅 真假千金在親情綜藝爆紅了 戀愛模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