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不如上一屆團結。
而是這版本,贏遊戲的方式太多了,畢竟拳頭鼓勵打架,增加了連殺和賞金的收益,還縮短了中後期的復活時間,方便那些團前掉點的人,繼續參與資源團。
正如此。
S8遠沒有S7那麼公式。
這也是為什麼LPL場均時長比LCK少3分鐘,但賽區內的強強對話,看起來都挺精彩。
這是因為避戰運營跟主動出擊,並不存在誰更好,能比的只是對決策的貫徹程度,能不能在發力的時候,打出該有的內容。
倒是這一次。
韓媒不再強調洲際賽是賽區大考。原因很簡單,現在的網友都知道17年是LCK賽區衰落的開始,但在當時,韓媒屬於當局者迷。
他們真心以為丟了16年的S冠,只代表那一年版本適應程度不行,不代表綜合實力弱於LPL。
所以知道亞洲對抗賽的規則後,韓媒以為LPL除了LGD,剩下的全是玩具。
不然。
怎麼敢喊出3:1的口號。
只是,韓媒對其冷處理,抗吧那邊卻是掏出合訂本:
“頭部戰隊的實力固然重要,但更多的中上層戰隊,才是影響賽區發展的關鍵。”
“冠軍終會回到更健康的賽區。”
“沒有足夠的新鮮血液,又怎麼培育出最強的選手。”
“三比一,不能再多了。”
“LPL的俱樂部只會抬價擾亂市場,不懂如何培養新人。”
“雖然丟了一個S賽冠軍,但我們還是最強大的賽區。”
“哎呦喂。”
“聖經!合影!”
“噗嗤。”
合訂本下。
抗抗發出笑聲。
主要韓媒去年吹的太厲害,把洲際賽含金量抬那麼高,結果輸完全裝死,壓根不提綜合實力的事。
最搞的是。
莎士比亞事件爆發,LCK海外收視率首次落後LPL,使得這些誇耀賽區強大的話,成了扇在LCK臉上的迴旋鏢。
另外。
明眼人都知道LPL推進席位制後,發展的比LCK好,不然韓國論壇也不會說什麼LPL投入的預算,能把LCK秒了。
要知道,KT三傑在當時算是大手筆、銀河戰艦,換今年,投資力度還不如JD這種季後賽一輪遊的隊伍。
不然韓媒為什麼哀嚎。
照這個趨勢,選手去LPL發展,遠比待在本地好——
年初,小花生去滔搏拿15億韓元的訊息,就上過韓網熱搜。因為小花生拿到的價格,比Bengi還高,而Bengi也是去了VG才拿到打野位頂薪。
有這樣的榜樣在。
誰都擔心自家栽出來的白菜留不住。
~~~
留學生們把合訂本轉載到韓網,又引發了一輪討論。
畢竟抗吧那邊看到的內容,都是經過篩選的,而韓網作為本地論壇,知道去年洲際賽的氛圍比上述標題還要膨脹,差不多直說投降頒獎。
“臉都丟到國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