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各地區的收看資料都是大幅下降,反而沒什麼好討論的,畢竟當初星際時代也是這麼過來的。
問題現在PUBG這麼火。
LPL還能逆勢上漲,這就有點讓人嫉妒了。再一個,lol如果倒了,他們就得換工作了……
“早些年我們想給相赫找個對手,製造話題,結果新的天才中單不在韓國。”有人幽幽道。
拳頭沒少借鑑NBA的“成功”經驗。
各賽區都知道推頂流,和製造世紀交鋒有多重要。問題像Faker、Penicillin這種天才,可遇不可求。
就像現在。
誰都知道問題所在。
可SKT自己都麻瓜,根本不知道怎麼穩住勝率。
還有,在Penicillin離隊加盟Top的襯托下,Faker身上的神性又被削減了2分。
因為在大部分玩家眼裡,SKT的配置不比Top差。加上Wolf沒退役,偶爾客串一把打野、還能當Effort的私人老師。論底子,怎麼都比Top好。
結果現在SKT被強隊虐,跟弱隊有來有回,遮住ID,跟第三梯隊的隊伍沒區別,突出一個等級森嚴。
“主要今年推Khan,效果很一般。發了那麼多通稿,KZ的收視資料也就勉強及格,峰值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拿SKT的比賽比)。”
越討論。
越是羨慕LPL出了個Penicillin。
如果他是韓國人,就算SKT粉絲沒心氣,也能營造新的對決話題,吸引觀眾進場。
畢竟。
SKT橫掃聯賽那會,哪怕打弱隊,都有很多人看。就算對局質量不夠,但Faker這個ID就能保住基本盤。
“推BDD也推不動,不管怎麼營銷,觀眾就覺得他是拙劣的模仿者,盜版打不過正版。根本不期待他的故事。”
“還是去年那個BO5太傷了,但凡爭氣一點,闖出雖敗猶榮的氣勢。都能吸引觀眾投入期待。”
“欸……”
有人長嘆一口氣。
“隔壁有關新生代AD的討論度也很高,EDG、RNG、IG都在推,有默契的挑起爭議。”
“所以,我們的新生代在哪?”
“Ucal值得觀察,Teddy也有不少人關注。”
“跟隔壁的流量比呢?”
有人沉默:“如果SKT很有號召力,推新人會簡單點……有點發揮就能吹。”
“說到底,SKT現在不夠被當成假想敵,沒辦法挑起粉絲的怒火,更沒機會引導對立。”
“……”
所以直到會議結束。
眾人都沒拿出拯救收視資料的辦法。他們只能跟媒體們打招呼,要求向KZ、KT傾斜宣傳資源。
倒是這天下午。
福布斯亞洲釋出了一篇:30歲以下影響力人物榜單時,網友發現秦浩被排到了第10,高於第13名的Faker,且超過了一眾跳水、田徑運動員。
“什麼野雞榜單?”
“張繼科能進前三我很認可,這秦浩是誰?”
“好像是打遊戲的。”
“打遊戲的混進體壇影響力點評?”
“他很出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