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必安接著說道:緊接著是,蘇頻陀尊者~託塔羅漢,七層寶塔、佛法通靈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佛教中的塔,是載佛骨的東西。由於塔是載佛骨的器具,於是塔也成為佛的象徵。託塔羅漢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薩,菩薩和羅漢有分別:菩薩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羅漢則是"小乘"修成的果。
這羅漢名蘇頻陀,是佛祖釋迦牟尼所收的最後的一位弟子。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
所以蘇頻陀是佛祖最後一名弟子,他為了紀念師傅,特地把塔隨身攜帶,作為佛祖常在之意。
諾距羅尊者~“靜坐羅漢”,清淨修心、神態自若安詳瑞慶、進彼極樂。諾距羅可譯作大力士,這位羅漢是一位大力羅漢,原為一位戰士,力大無比,後來出家為和尚,修成正果。
他的師父教他靜坐修行,放棄從前當戰士時那種打打殺殺的觀念,故他在靜坐時仍現出大力士的體格。
跋陀羅尊者~“過江羅漢”,身負經卷、東渡傳經跋山涉水、普渡眾生。
跋陀羅三字,意譯是賢,但這位羅漢取名跋陀羅,是另有原因。原來天竺有一種稀有的樹木,名叫跋陀羅。他的母親懷孕臨盆,是在跋陀羅樹下產下他的,因此就為他取名跋陀羅,並將他送去寺門出家。
迦理迦尊者~“騎象羅漢”,騎象軒昂、頌經朗朗心懷眾生、目及四方。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騎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徵,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勞又能致遠。迦理迦本是一位馴象師,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騎象羅漢。
伐闍羅弗多羅尊者~“笑獅羅漢”,他與自眷屬一千一百阿羅漢,多分住於缽剌拏洲。六種阿羅漢之五為堪達法阿羅漢,又作可進相阿羅漢,指能迅速精進,而達於不動法者。
他身體魁梧健壯,儀容莊嚴凜然。據說,由於他往生從不殺生,廣績善緣,故此一生無病無痛,而且有五種不死的福力。故又稱他為“金剛子”,深受人們的讚美,尊敬。
雖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靜坐終日,端然不動。而且能言善辯,博學強記,通曉經書,能暢說妙法;但他難得說法,往往終日不語。
他的師兄弟阿難詫異地問他:“尊者,你為何不開一次方便之門,暢說妙法呢?”尊者答到:“話說多了,不一定受人歡迎;儘管你句句值千金,卻往往會令人反感。我在寂靜中可得法樂,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尊者經常將小獅子帶在身邊,所以世人稱他為“笑獅羅漢”。
戍博迦尊者~“開心羅漢”,開心見佛、各顯神通相互比莫、佛力無窮。戍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開元四年來長安的善無畏尊者;他是中天竺國王之太子,國王立他為儲君,他的弟因而作亂,
他立即對弟弟說:“你來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說:“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說也奇怪,他開啟衣服,弟弟看見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亂。
半托迦尊者~“探手羅漢”,安悠自在、呵欠伸腰神志靈通、自得其樂。半托迦尊者相傳是藥叉神半遮羅之子。據《可哩底母經》說:古印度王舍城內一山邊有藥叉神,名叫婆多!
北方犍陀多羅國又有一藥叉神名叫半遮羅,婆多與半遮羅的妻子同時懷孕,於是指腹為婚。婆多生女,半遮羅生子,半遮羅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兒成道。
他被稱為探手羅漢,因他打坐時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將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單盤膝法,打坐完畢即將雙手舉起,長呼一口氣。
羅怙羅尊者~“沉思羅漢”,佛祖十大弟子之一。沉思羅漢那尊塑像俗稱沉思羅漢,他的特徵面相豐腴、蠶眉彎曲、秀目圓睜、敦厚凝重的風姿之中帶有逸秀瀟灑的氣韻。
羅怙羅多是印度一種星宿的名字。古印度認為日食月宜是由一顆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這位羅漢是在月食之時出世,故取名羅怙羅多,即以該蔽日月之星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