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臨終之時,大臣皋陶問他有何吩咐,他說:“不可厚葬,只要三峰石下選一黃土高地,瓦棺布衣掩埋即可。”最後他手指三峰石上的天湖池,龍駕歸天了。舜死後,人們刻了塊三千斤重的龍碑立在三峰石下。
皋陶心想,此地太險惡,遷到大陽河邊為好。啟靈這天,碑太重,三十個壯漢都抬不動。這時,幾隻白鶴從天空飛臨,兩頭大象從地上走來。大象用鼻子捲起墓碑就走,白鶴在前面引路。
當走到熊家山黃龍洞前時,突然,從洞裡出來一個白髮老人,笑著說:“生在帝王城,死在九疑山,白鶴來引路,大象來抬喪。”說完搖身變成一條黃龍,張牙舞爪,不讓葬在這裡。大象只好又向前走,過了馬蹄坳,穿過大桑塘,來到一座大石巖前。
這大石巖十分奇特,高三百丈,直上青天。巖形狀似龍,龍角龍眼龍鬚龍牙俱全。山下西邊有兩口龍泉。白馬仙人還將峰頂用亂石堆了一頂王冠,一條玉帶放在山上。
這真是龍潛鳳棲之地。大象將龍碑一放,碑即入地三尺,端端正正立在中間。於是,將帝舜龍體下了石坎,砌上瓦棺,成群白鶴,眾四面八方銜來紫蚌殼,放滿瓦棺,這就是“瓦棺貝冢”的由來。
皋陶結廬為庵,一直守護在舜陵前。死後化作一棵青松,長在墓邊石巖上,像一位將軍威然屹立,侍衛著長眠地下的舜帝!
此時的孟婆已經沒有了之前的清冷,她呆立原地,雙目中盡顯滄桑之感!口中還猶在喃喃自語道:“斯人已逝,生者如斯”!況且我也算不是生者,逝去的時光就如這奔騰的河水,白天黑夜不停的流。
有些人,終究還是離開了!或許這樣是對她的一個解脫。又或許他在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快樂!只有尊重他,這是他自己的選擇。其實,死的人並不痛苦,痛苦的是活著的人!不可以繼續痛下去,只有忘記所有的傷痛,才可以有更好的未來。
唉,你們去吧!老婆子我也是逗你玩的.....戰神刑天、麒麟尊者、不死聖山的少主人!哪一個又是我這還在這忘川河旁,奈何橋邊煮茶湯的老嫗所能惹得起的!
眾人心下暗驚,原來這表面看上去平淡無奇的“孟婆”,早就把眾人的底細瞧得是一清二楚.....!
除了那四個魑魅魍魎以及水鬼河童,所有的人都向著那孟婆躬身行了一禮!才緩步越過“望鄉臺”朝前面走去。而前者則在地上三跪九叩的大禮行完,這才追隨著眾人的後塵,逃也似的離去。
此時慕容飛雪饒有興致的問道:也不知道那孟婆每天熬製的“孟婆湯”,究竟是些什麼配料?怎麼就能夠使人忘卻掉前世的過往呢?
彩靈道:傳說那“孟婆湯”是用“彼岸花”即“曼珠沙華”還有提煉的“忘憂草”和橋下的“忘川水”調和而成的!而那忘川水,原本就是以孤魂野鬼前世的執念所化而成的!所以喝下它就能忘卻關於前世的一切紛紛擾擾。
慕容飛雪輕輕的點點頭道:原來是這樣子啊!怪不得有那麼大的效用了.....她突然間撓撓頭不明白的道:不對呀!先前那水鬼河童說的,在陰間第十三站,還魂崖的金銀橋上怎麼也有一個“孟婆”在那裡發湯呢?這豈不是前後矛盾了.....
葛老說道:你說的便是六道輪迴邊上那塊的“孟婆”吧?那只是一個分身!不過也不好說,有時候奈何橋這邊的會是分身看守。
慕容飛雪這才恍然大悟般的連連點頭道:這樣子解釋就說得通了,否則我都已經被繞暈了!
過了望鄉臺,再往前走一段路就會到達傳說中的“惡狗嶺”了!在路上之時,楊卓超問道:現在整個環節最麻煩的事情即將到來!聽那諦聽所說,伏羲大神那其中的一魄,已經化為了“彼岸花”花海之中的一朵紅花。
那我們要怎麼才能夠把他找出來呢?還有就是,這一大片花海究竟是在這“永夜冥界”的什麼位置?
彩靈向那四個魑魅魍魎,以及水鬼河童問道:你們要麼長居此處,或是在這裡遊蕩。有沒有見到過這樣一個開著無數“彼岸花”的地方?
水鬼河童及四個魑魅魍魎都面面相覷,其中的魑答道:回上仙的話,整個幽冥開這種“彼岸花”的地方實在是很多!像這樣大片的花海也比較常見,我們也不清楚到底指的是具體什麼位置。
楊卓超插聲說道:沒事,慢慢的找吧!反正也沒人知道那個地方。接下來我們一邊專門找那種“彼岸花”形成的花海,一邊在心中比對一下看看哪裡有相符的地方吧。雖然有點大海撈針的意思,但只能寄望有一些運氣出現吧!
眾人於是離開了大路,在水鬼河童及四個魑魅魍魎的帶領下,專門往“彼岸花”多的地方探尋。
在枯燥無味的尋找過程中,眾人中途也休息了好幾次。休息當中便用輪流講故事的方法,來緩解一些無聊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