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卓超這時也看出了謝必安的侷促,他拍拍白無常謝必安的肩膀說道:剛才我那些話沒什麼其它的意思,無常大人無需介懷!我只是好奇以無常大人的身份,怎麼能夠如此的博學多才呢?
白無常謝必安聽楊卓超這麼一說,才猶似如釋重負一般!躬身行禮後說道:上仙說笑了,必安也只是因為在這幽冥之中閒來無事的時候,自己研究了一番佛道兩家的一些諸事而已!還談不上博學多才啊!
只是.....謝必安有點猶豫的樣子。楊卓超正感到奇怪之時,那謝必安湊近他,用僅能夠兩人聽見的聲音低聲說道:上仙你有所不知,最近那阿修羅一族派人頻頻與冥界中的人來往甚密。
我懷疑,他們想與冥界聯合,共同對抗那須彌山上三十三天的“二十諸天”天眾.....!
楊卓超疑惑的問道:這僅僅是無常大人的猜測,還是已經.....莫非你有什麼證據在手嗎?
白無常謝必安又緊張的看了看正在休息的眾人,然後才說道:這話我肯定是不敢亂說的!證據是有一些,但還不夠充分。
楊卓超問道:那無常大人告訴我這個的意思是什麼呢?該不會要我也跟你們一起趟這趟渾水吧?
謝必安連忙搖搖頭道:上仙,我並沒有那個意思!只是我也覺得幽冥沒必要去參和這種事情,萬一真的打起來,打贏沒多少好處,打輸了可就.....
跟上仙說起這個事情主要還是因為,我聽說咋們幽冥的真正主人!也就是創立它的“后土大神”,與你們“不死聖山”當年可是交情匪淺!所以我想....讓上仙設法阻止此事,從而保全冥界的最後一絲安寧。
楊卓超聽完這話,沉思了良久。過了一會他才說道:這個事情我需要考慮一下!至於怎麼幫幽冥我會跟下面的人去商量。哦,對了!你接著把這些訊息再多說一點給我瞭解一下,比如剛才說到的那“二十諸天”。
白無常謝必安點點頭道:事關重大,上仙需要謹慎一點也好!那我就說說這二十諸天的情況吧。首先,二十諸天是一個佛教用語。天,作為簡稱,在佛教中有三層意思:一、指天界,如六道、十界中的天道、天界。又如四天王天、兜率天、他化自在天。
二、指天王,如大梵天、帝釋天、大功德天。亦即這裡所指的二十餘位天神!三、指天人,如三善道的天、人、阿修羅。佛教以為天人是有情眾生最妙、最善,也是最快樂的去處。
只有修習十善業道者才能投生天界,成為天人。但“天”雖然處於諸有情界中最高最優越的地位,能獲種種享受,但仍未跳出輪迴,一旦前業享盡,便會重新墮入輪迴之中。
佛教的解釋是說:佛經中說到“天”時,除了指作為正報的有情眾生之一類外,還指其依報即這些有情眾生的生存環境。
作為佛教造像表現題材的諸天,主要是在前述有情眾生一類的意義上說的。只不過這些“天人”大都具有非凡的本領,較六道輪迴中其它五道的眾生來說,階層最高、福報相對更大。
佛教把古代印度神話和其他宗教中的一些神也稱為天,並將他們吸納進來,視為佛教的護法神。於是天的隊伍便不斷擴大!
佛教也把六道中的天道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種,統稱為三界!其中欲界有六層天,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和兜率天等。
色界有十八層天,主要有大梵天、遍淨天、無想天、大自在天等。無色界有四層天,分別為“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他們的名稱具體是:一、大梵天、二、帝釋天、三、多聞天王、四、持國天王、五、增長天王、六、廣目天王、七、密跡金剛、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羅、九、散脂大將、十、大辯才天、
十一、大功德天、十二、韋馱天神、十三、堅牢地神、十四、菩提樹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宮天子、十八、月宮天子、十九、娑竭龍王、二十、閻摩羅王。即此為二十諸天!
到了後來又增入四位天神,則成了“二十四天”,即二十一、緊那羅、二十二、紫微大帝、二十三、東嶽大帝、二十四、雷神。後三位是道教神明,這顯示了後來佛道二教相互借用與融合的趨向!
大梵天,“梵”的意思是“清淨”、“離欲”。梵天與毗溼奴、溼婆合為印度教的三大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