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一個族擅長用竹子,不用懷疑,就是華夏族。
只有華夏族,是用筷子的。
只有華夏族,用風箏。
絲族蒙難後,沒多久,因弱小,被驅逐了,啊咦和弗夕有功於部落,為此,他們被驅逐的理由,是和野獸為伍,和獸敵為伍。並因啊咦和弗夕馴養家狼,吃油人仍稱其為狼族。
但實際上,絲族馴養的,早已不是獸敵。
因家狼並非人馴化的,會很好馴養,是它們附庸在人類周圍億萬年生活的結果,才有狼狗給人類示警以便捕捉野獸的本能。
這其中,一部分狼早成了家狼,依賴人類生活,早非人類的獸敵,不再咬人,啊咦和弗夕,不過是借用了這種依賴性,馴化了這一部分家狼。
這種家狼,名字叫:阿絲狗。
也就是哈士奇。
當然,還有犬、貓等小動物。
驅逐絲族的目的,是要在沿途抓捕她們,得到絲族的技術。
好比是要抓唐僧那樣。
還說,讓絲族去翻寒山,因傳說中,翻過寒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阿咦和弗夕,就帶著倖存的哈士奇,在陸地上拉竹筏,帶著武器和一點食物,趕往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那哈士奇沒料到這一拖就要拖二億多年,以至於拉雪橇都成了它的能力。
僅僅二個人要在充滿了野獸的洪荒中生存是極為艱難的,好在絲族有先進的編織技術,兄妹二人就在洪荒中相依為命,巧妙對應了無數危機,跨越了寒山,二人把跨越地區稱為:越地,到了太湖區域。
翻越中,啊咦和弗夕為了應付天氣,記錄夜間天文用於趕路和對付敵人,開始用竹枝編弓,記錄月象。
為此,為了紀念這個過程,月和越,用了同音。
太湖區域,此刻還只是一片洪澤,因有很多竹子,發出蘇蘇生,被阿咦叫做:蘇地。
這蘇字,最初是竹子分裂後,草字頭帶有截面分裂含義,是說竹子在受分裂之‘力’後,很容易一路‘八’分下去。
就如草字,最初代表的就是竹子。
從此,蘇地有了神仙,一個是觀日的蘇妲己,一個是以方寸絲綢測量溫度為紂的紂王,正是啊咦和弗夕。
這時的太湖洪澤,有很多野獸,啊咦和弗夕初到時,還來不及開採太湖石居住在太湖石孔丘中,她們為了生存,啊咦在太湖石丘上用竹枝避雷,人住在高處。
大雨磅礴中,在蒼茫的洪荒中,只有兄妹二人,默默抱在了一起,用身體取暖,抵禦寒冷。
看著這冰冷的宇宙。
身邊不遠,有驚人的雷電落下,甚至讓二人感受到了餘波的電麻力量,這種感知,是發現蓄電池的基礎,是對電的基本認知。
有人說,是老外用風箏發明了引電。
那麼請問,玩風箏是誰的專屬習俗?不好意思,是華夏人。
天晴後,啊咦和弗夕利用太湖石碎石,砸竹子,製作工具,利用太湖石蘇松以及其中含有泥土的特點去開洞,去掉:中尼,成了‘孔丘’中的‘孔子’。
之後,有一日,啊咦在蘇地的蘇東坡上,因避雷用的竹籤,向西看,發現竹影形成斜十字。
自此,心中有了ナ字的影子。
東坡肉,紅彤彤,就是紀念這一偉大時刻。
啊咦就開始用竹枝來觀日影辨別時間。
為此,丿有影子分隔一天的分的含義,並因丿是水裡的斜影,丿也就帶有水體的含義,比如廣字,後也引申為體,比如兒字。
為了更精確觀日,阿咦思考出了更好的方法,製作后土之臺,插竹枝對準太陽射日,之後,日影每走到一個竹枝的位置,就會成為一個點。
也就是日影每符合一條竹子的斜度,就是走到了一個時間點。
華人自此有了時間概念,並以點來稱呼,後化為文字丶
後、昂、草字,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