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1、3、6陣型,那是為了應付多隻大型兇獸用的,這樣的陣型,以阿咦這一隊來說,就是第一排1人,正是阿咦,並且阿咦和另一隊的隊長張靜濤站得比較近,二人之間只差了五米,保證一躍就能救援。
第二排站3人,她們幾乎並排在一起,三塊盾牌拼成了小小的人字形,又站在阿咦身後的五米處防護。
需要這樣拉開一點距離,是怕前排的阿咦受到老虎撲擊後,被身後的人阻擋,無法卸力,那樣的話,盾牌很可能被撲歪,露出人來。
這亦是不能在阿咦身後安排一個背對背的大盾手的緣故,這是在陣型演練時,二人都考慮過的問題。
這樣的中衛,足夠保護阿咦。
這樣的前鋒也能足夠靈活。
否則,若前鋒安排三人之類,看似防禦力不錯,攻擊力也強,但是極為容易被老虎突破,而後,前排就會變得一團糟,互相影響,卻不見得能好好互相支援,被老虎趁勢攻擊,進而死人。
第三排站6人,她們離開第二排則只有二米,六人的大盾也佈置成了一個人字形。
這樣的後衛,足以瞬間對老虎產生強大的殺傷力,在老虎一次突進後的強弩之末,給老虎以足夠的打擊。
但這樣的陣型,也必然讓張靜濤和阿咦非常突出。
這樣才足以吸引老虎的注意力。
並且,二隊是有前後的,張靜濤在前二米,阿咦的隊伍在後一點。
這也是因為隊伍中並非都是壯男,否則,張靜濤會排出一個緊密的菱形陣,那就真的是要依靠人多的力量,和盾牌的硬度,來硬剛老虎的衝擊力了。
為此,若二條猛虎要選擇攻擊一人的話,幾乎必然選張靜濤或阿咦。
因為在老虎看來,三塊拼在一起的盾面積更大,對方‘生物’體型更大,必然更難對付。
那六塊盾拼在一起的,更是如此,為此它們的首攻目標幾乎不可能放在後排人的身上。
這邊二隊人才準備好了不到三個呼吸,那二頭在一百米外的猛虎已然開始發動了。
老虎的速度實在太快了,但張靜濤還是在合適的距離,叫了一聲:“砸!”
這樣的判斷力,是在戰國中鍛煉出來的。
絲族人立即扔出了一批石頭。
張靜濤和阿咦也都拿了一塊石頭砸,砸完二人才會急速拿矛,前排的四人都是如此。
對於這個動作,大家是訓練過的,並且有張靜濤這個深知老虎速度的人,便很清楚訓練的時候要達到何種速度。
為此,足足有二十枚石頭飛去,擊向了三十米外的老虎。
這種距離,對於絲族女人,只要盡力對著目標砸就是了,不用去思考出力的多少,準頭就要好很多。
張靜濤對自己的身手和判斷還是有自信的,哪怕是對付老虎,他和阿咦砸得都極準。
一個砸中的母虎的額頭,一個砸中了公虎的眼眶,其餘女孩扔出的石頭,也分別有幾枚砸中了老虎的前半身。
二隻老虎的衝勢都為之一頓。
但可惜,砸得校準的二石頭,仍未給老虎帶去致命傷,那砸中眼眶的石頭也砸得外側了一點,固然讓老虎很痛,並腦中大震,卻並未能讓這老虎的一隻眼睛失明。
而在二億六千八百萬年前的老虎,在本能傳承之中,對人類的怕懼還是少了些。
它們依靠那蠻橫的身體,和頭骨的結構,緩過了腦中的震盪後,仍未放棄,仍在衝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