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可知,受寒感冒後,就是體內體液變得粘稠了起來,人體衛氣不足,不能消化掉這樣的粘稠,就會出鼻涕。因而,舌苔發白的受寒感冒剛發生時,往往只要運動一下,去除寒氣都能消除感冒症狀。
當然,外邪感冒也會流鼻涕,那是營液被外邪刺激,裹到外邪處,要把外邪帶著排除體外的結果。
和受寒感冒的鼻涕其實並不相同,受寒感冒是自身的細菌作怪,外邪則是外面入侵來的髒物,甚至,生化病毒。
正是這樣的裹著外邪的細胞排出後,由於同是含有了人體細胞的性質,更容易被別人吸收,又本是外邪,就會讓別人的身體也起應激反應,才是傳染。
可想而知,瞭解了中醫之後,便知道,生化病毒雖非活物,但是,它是會傳染的。
另,還有性平淡之說。
其中,淡,自然就是水,無所謂溫寒,它是能量介質,是萬物生存的艮本條件,因為萬物的體內都要交換能量,不管是多小的細胞體,除非,它不是活物。
還有就是平,若一味藥本身的陰陽很平衡,這亦包括加工手法造就的平衡,就算是性平了。
而知道了這些,再弄清楚補陽就是行氣,就不難理公孫桐吃解杞菊地黃丸,是吃錯藥了。
只是,說完了五味後,張靜濤就被打斷了。
因房中弟子居然都有拍手的,顯然她們第一次清晰瞭解了中藥的辨別。
是的,辨別。
神農如何嘗百草來得到藥理?
便是依靠這些味道與人體作用的體會和思考。
如此,就能得到粗略的藥性。
之後,才可以具體探索這一種藥對人體哪方面作用更大。
今日理解了這五味的真正含義,也可以當神農。
難麼?
不難。
可是,在人們被書本愚昧化的情況之下,就很難,這些中醫至理,幾乎沒人懂。
等眾人拍手結束,張靜濤才又道:“杞菊地黃丸,滋腎陰而行肝陽,公孫老師晚上……算了,不說這些。”
張靜濤一說才發現不宜帶上晚上受涼的問題,以免大家分心,為此,他頓住了,才細說。
他說的則是:
公孫桐本就是內寒重,再滋陰本就不妥,而補肝陽,固然能扭轉一些內陽虛的狀況,但仍是不夠,因其未補腎陽,未增加腎臟對陰寒的排洩能力。
內陰寒重,內陽虛弱,那麼在內外太極不變的情況之下,此消彼長,則外陽仍會很陽亢。
也就是俗稱的虛火大,寒火大。
也就是似火實寒。
若真造成了腎虛太過,那麼體內靜脈血中累積髒汙太多,太濃,舌苔都會隱隱發黑。
更別說,杞菊地黃丸,其甘甜屬性明顯,行外陽也就是行表皮陽氣的效果亦很明顯,正是以此來增加眼部氣血升降,以達到明目的效用。
為此,會導致公孫桐虛火更大,若再吃,仍是舌苔呈現身體受寒時的症狀,那就是舌苔發白,嘴裡卻偏偏會生火氣一樣的泡,且口裡有甘臭感,似火實寒。
這其中,內腑行氣若不足,不但有可能影響到腎臟,讓舌苔白中透黑,舌表面還會形成厚白胎,需要健脾,也就是行脾氣,正是華夏文明和文字就是如此精粹的,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