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後,遠方嘩啦啦作響,只見電閃雷鳴中,一片洪水從西方一處低矮的山坳洶湧席捲而來,不要說阿咦擔心的泥地了,就是這山洞,都差點被淹到。
張靜濤這才想到,他來這裡時,一路上不但沒看到太湖,也沒有看到浙江。
心中猛然巨震,很少人能明白,張靜濤此刻心中有多麼震撼,完全明白了什麼才叫人類文明。
他便去看阿咦。
阿咦卻看著外面的汪洋,正有一顆晶瑩的淚花從臉上掛落。
那裡有她辛苦了一年才造就的小小植物園,可如今,它們全毀了。
張靜濤便去抓住了阿咦的小手。
阿咦瞪著石洞外,一隻手捏緊著小小的拳頭道:“老天很了不起麼?伏夕,我們挖一個湖吧。”
張靜濤用力點頭,深深感覺到了野人在自然界之前,是多麼弱不禁風。
這一晚,張靜濤聽著阿咦說,她要照著天上的兔子月影,挖一個大大的湖,把這些洪水全裝起來。
張靜濤不知道這個工程要多久,若憑阿咦和他二個人去完成的話。
去過太湖的人都知道,這個湖,一眼望去和大海是一樣的,看不到邊。
張靜濤只管點頭。
二人便在電閃雷鳴中,沉沉睡去。
之後的一週,都是狂風暴雨,外面完全成了汪洋,卻也溝通了各個小湖,本來的那些死水塘中的水和生物也都和外界有了交流。
今年的洪災則特別厲害,從春天起,就是春雨不斷,阿咦在那會就看到過洪水了,但水勢不大,才讓她以為那較高的坡地不會被洪水影響。
阿咦的心情在第二天就恢復了,在水退下去一點時,便把剩餘的植物移動到更高點的一塊土色頗黃的泥地裡,並且把無法存活的植物利用火堆烘乾了儲存。
之後,就每天都在很細緻看那些水勢在小湖小丘見婉轉奔騰,每每都看得眼睛發亮,似乎有了無數想象。
阿咦也注意到了洪水雖厲害,卻並未沖垮二人以前栽種的竹子。
一次便很驚歎道:“我們以前挖竹子時,那竹子的艮交錯在地下蔓延,就如我絲族的編織物那麼牢固呢!”
張靜濤點頭之餘,注意到的,是洪水中的魚更多了。
有了竹籤當避雷保護後,也不用擔心忽然打雷,於是,每當雨暫停,張靜濤就放出了柴圈它們,出了竹林保護範圍,讓它們歡快地去抓魚,甚至他自己都脫了阿咦編制的麻繩鞋子,跟著在淺水中抓魚,而且他有工具。
因阿咦也曾為了抓魚,編制過小竹筒,綁在竹竿上後,非常實用,還可把竹筒當作陷阱,甚至,有時候魚吃不掉,阿咦會把它們放在竹筒裡,插在湖邊,就這麼養著,這亦是她能在這裡很好生存的秘訣之一。
如此抓了幾天後,連阿咦都忍不住了,也跟著來抓魚,那邊本都是湖岸,如今卻變成大湖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