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慶封號稱祭士,說他是專職祭祀華夏祖先的人。
卻是在戰國,還沒人以‘尚’於農耕之‘和’,稱這樣的祭士為和尚,因和尚是女真人服務於農務的軍人,並且是男女都有的,女的常叫作泥姑。
只是泥這個字,是毫無必要不懂文明產生的假字,因此,泥姑也寫作尼姑。
並且,這些祭士亦不會用差不多同樣含義:浮馱、方丈這類稱呼,在戰國,神儒門的這些人只稱祭司、祭酒、祭士、門徒。
和尚、方丈、道長好像都是女真人用的。
慶封又說,佛字中的弓,便出自張字之弓,拜佛便是歸華夏祖家,因而祭佛之人,都要回歸用張姓,並且,祭佛的祭士都用張姓後,互相稱呼時,便可省略用姓了,只叫名字慶封即可。
而這種理念固然蘊含著真知,卻仍讓張靜濤大皺眉頭,因祭佛之人若久而久之都不稱呼張姓,那麼無數代之後,便很可能忘祖而只知石佛。
若跟隨著,信徒們亦不用姓的話,更會忘祖。
便如佛堂有鐘樓鼓樓,可世人已然不知,鍾通種,是定節氣宣農務用的,鼓通吉,是報時用的。
然而此刻張靜濤卻無法多想這些。
計議已定,使團武士立即撤入山中。
一路行去,張靜濤注意到山邊有很多新雕的佛像都是男身,有很多猙獰的修羅天王之類,那神態,簡直如妖魔鬼怪一般。
而以往女真人在這山中留下的佛像,則婀娜端莊,氣質祥和,十分美麗。
為此,張靜濤才想起,在戰國,人們是把女佛像叫作了佛祖,把男佛像則叫作:石像鬼、鬼像。
等撤入後山,張靜濤讓士卒們設定一些簡單的陷阱。
那只是絆索,陷阱,都是這些武士本就會一點的手段,都只能起到一點絆腳的作用,怕是效用不大。
最厲害的,便是向堂山本有很多巨大的木頭被砍伐,堆在山坡間,用樹木卡住,士兵們便用馬匹和繩索,把這些木頭拉上高地,當作滾木用。
繼而把馬匹全帶入了佛山後一片野谷死地中,把它們趕遠,至於如此還被敵人帶走的話,亦是無奈。
這樣也算充足準備好後,趙敏帶著張靜濤等一些將領才佛山的山頭。
而眾人才到山頭,就聽到佛樓那邊傳來了一片喧囂的驚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