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年少,生活闊氣,不知節制,常常一擲千金。並且此人風流倜儻,常常出入風月場所,萬花樓。
李永雖然在金錢上鋪張浪費,但是為人頗有文才,所做之歌賦常常交於萬花樓的姐妹們。她們以此譜曲歌唱,引得廣大文人墨客爭相前來。
其實,李詠心腸柔軟,很是同情萬花樓姑娘們的處境,知道青樓女子的悲哀和無奈。不過,對此他卻無能為力,所以,他把她們當做自己的朋友,與她們一起吟詩作賦,笑談風月。
後來,李詠家道中落。父母因此深受打擊,相繼離世。而此時,李詠家中貧困,連父母下葬的銀兩都拿不出來,最終,還是以前和他要好的妓女們籌錢為他父母下葬。
安葬父母當天,李永悲痛欲絕,此時,一曲悠揚婉轉的琵琶聲傳開,遁入他的心門。李詠念及自己的過往,懊悔自己的放蕩,從此便發奮讀書,考取了榜首之名。
是日,李永衣錦還鄉,騎高頭大馬,胸前帶花,好不榮耀。路過萬花樓之時,頓時念及舊人們的恩情,入內探望。
萬花樓的姑娘們見到李永後甚是歡喜,和其促膝長談。當李永問及父母下葬之日,忽聞琵琶之聲。
一女子說道:哦,對了,之前萬花樓新來了一個女子,名叫可晴,錢彈琵琶,容顏絕美,想必就是這個女子了。
隨後眾人便喚她出來,為李永彈奏一曲。一看到這名女子,李永就心生惋惜。只見該女子明眸皓齒,綠鬢如雲,柳葉彎眉,淡雅清麗。
李永心中不由感嘆道:好一個美嬌娘,可惜落入了風塵。
隨後女子便端坐,彈起了琵琶,化賦入歌,並且所用之賦竟然是李永所注的蝶戀花,只聽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惹得眾位風塵女子,淚如雨下。
自此之後,李永和可晴便暗生情愫,前者更是常常來聽可晴的演奏。一時之間,才子佳人,相得益彰。
二人都深知彼此的心意,但是礙於各自的身份,都沒有言明,直到有一日。
可晴病了!什麼?是真的嗎?
萬花樓的姐妹們告訴李永這個訊息後,李永急忙趕到,並且他為可晴請到了全城最好的大夫,鞍前馬後,衣不解帶地照顧著她,直到可晴病好為止。
李狀元,你該不會是看上可晴了吧?
萬花樓的小婢女巧兒打趣地說道。
聞言,李永和可晴的臉都紅了,預設了這個事實。
從此,李永和可晴如膠似漆,生死相守。”
聽了老婆婆的話,黃埔玉心中又是一陣惆悵,心中不由地想到如果沒有那個巧兒的有言無心的打趣,二人是否會打破這道窗戶紙呢……
隨後,秦戰和黃埔玉便告別了老婆婆,返身離去。
看著秦戰二人離去的身影,老婆婆自言自語地說道:“看來水綾惜生了一個好女兒啊!”
說完,老婆婆身前的空間竟然一陣虛幻,而後她的身體陡然直接消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