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頓點心且不說,但一天三頓飯那絕對是準點到達,一分鐘不來差的。
但醴王府和玄武皇宮可不一樣,沒有大廚房送飯,各個院子雖然有小廚房,但卻沒有廚師。
這是雲家的傳統,自己動手,愛吃啥吃啥。
雖然長生在月牙澗裡是被服侍的那個,但她也不排斥自己做飯。
反正趕路期間都習慣了,雖然是大鍋飯,但味道還不錯,至少比白戮虎他們幾個做的好多了。
長生搖搖頭,在幾個侍女簇擁下來到小廚房。
最近上頓下頓吃肉,雖然好吃,但真心有點膩歪了。
想了想,她從儲物戒指裡拿出一隻大螃蟹,兩隻大鉗伸長了有二米,蓋子也有一米寬,這已經是月牙澗裡最小級別最低的海貨了。
四象界沒有海,但也有海鮮,是食修們從其他世界待來的,只不常見。
不過海鮮雖然味道鮮美,但四象界的人族對這種肉沒多少都是殼的食物,不太待見。
“呀,螃蟹!這個頭可不小了。”
“姑娘是準備直接蒸著吃?我聽說外界那些食修能將螃蟹弄出一百零八種吃法來。
以前哪裡知道做飯也是一門道統,也能玩出花花來,還講究境界高低。”
在這些十三四歲的侍女眼中,食修那就是一群不務正業的修士。
這是社會風氣和習俗,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改的。
長生也不準備去糾正她們的想法,她感覺現在就挺好。
她又拿出一盤巴掌大的海蝦、幾隻胳膊長短的龍蝦、一條二米長的大鰻魚,一些大扇貝,都是比較常見的海鮮。
“不直接蒸,做一大鍋海鮮粥,在蒸兩籠蟹黃湯包。龍蝦做蝦滑,鰻魚做鰻魚飯,鰻魚肝烤著吃,香的很。扇貝也烤著吃,我這有在食坊買的蒜蓉辣醬,可惜,沒有粉絲。”
大早上的吃這麼油膩一點沒問題,就這肯定不夠吃,還得添點烤肉。
長生一邊說一動手拆螃蟹,幾個侍女也跟著幫忙。
有的說“這鰻魚我們倒是頭一會見,長得好像蛇啊,只有點小。”
有的又問“粉絲是什麼?”
長生解釋了一下,其中一個侍女想了想,道:“姑娘說的紅薯很像咱們南疆種的紅皮脆甘啊。
只不知道含不含姑娘所說的澱粉,不過紅皮脆甘便宜的很,哪天我們試試不就行了。”
長生從原主的記憶裡也找到個這個紅皮脆甘,果然和紅薯很像,只不過個頭要大的很,生吃爽口甘甜,蒸煮則軟糯香甜。
連種植方式都差不多,對種植土地沒有要求,產量也十分高,雖然不入品,但也蘊含些許靈力,是平民過冬時的必備食材。
沒有粉條的大鍋燴(有的地方叫亂燉)是沒有靈魂的,長生十分期待這紅皮脆甘真的能做出粉條來。
“放心去試,材料費手工費姑娘我包了,無論能不能做出粉條,都給你們看賞。”
幾個侍女知道長生平易近人又出手大方,也不推辭,笑嘻嘻的應了,心裡卻想著一定得把這粉條弄出來。
待煮的蒸的都上鍋了,燒烤架也架起來了,雲君然帶著一幫小輩也準時到了。
“姑姑/姑奶奶/太奶奶,今天吃什麼?”
看著破門而入的幾個小怪獸,長生忍不住撫額,突然有種“吃大戶”的感覺,而她正是那位“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