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自殺?還是成仙? (第3/3頁)

因禍得福的是,呂雉對劉長視如己出,劉長也一直拿呂雉當親媽。既然已經被過繼給皇后,按照宗制禮法,劉長其實就是嫡子。

諸呂之亂後,劉長捏著鼻子,把一口窩囊氣窩在心裡——假如你自認是呂雉的嫡子,那你是不是該上斷頭臺?假如你想活命,就得跟呂雉斷絕關係,那麼你的嫡子身份從何而來?

對於四哥代王劉恆做了撿漏皇帝,劉長心底是不服氣的。總認為他是嫡子,漢文帝以庶代嫡,得位不正。他退而求其次:四哥當皇帝,我當個土皇帝不過分吧?

劉長心底窩著的這口窩囊氣,拱得他驕橫跋扈,目無法紀。不僅袖裡藏錘,公然錘殺闢陽侯審食其,還趕走朝廷為淮南國所安排官員,自己重新任命,擅自封爵侯94人。

而文帝因高祖親子只剩下他和這個七弟,也是百般嬌縱。對於劉長的無法無天,群臣的參奏,都被文帝壓下冷處理。所以有“鄭伯克段於鄢”傳言,意思是文帝故意放縱劉長,等他張狂到死罪難贖的時候,一舉拿下,永除後患!

最可笑的是,劉長很無腦,“嫡子”兩個字說不出口的情況下,聯絡南越和匈奴,要南北夾擊,搞了70個人,40輛車就宣佈造反了!

劉長最終因謀反罪,被文帝裝於囚車,流放蜀地,死於流放途中。

之後出現了“尺布斗粟”的歌謠,逼得文帝擱置了削藩的計劃,把淮南國一分為三,封給了劉長的三個兒子。劉安作為長子,繼承了淮南王的爵位和最大的封地。

劉安此番進京酎金獻祭,特意帶了《淮南鴻烈》,獻與皇太后。

“哀家早聽聞,淮南王聰穎好學,精通音律,文采斐然。果真好書、好書啊!”王娡捧著劉安獻上的《淮南鴻烈》,愛不釋手。

這書包羅永珍,集故事、道教哲理、生活習俗、文藝、音樂、美食等於一策。

梁啟超評價這部書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胡適評道:“道家集古代思想大成,而淮南書又集道家之大成。”

魯迅盛讚:“文辭優美,實惟道家。”

後世人隨口而出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舟覆乃見善遊,馬奔乃見良御”,“福由己發,禍由己生”,皆出自於這部鉅作裡的典故。

“蒙太后虛贊!臣只是淺知拙見。此書未編纂完整,尚需時日續後。”劉安謙恭地垂首致禮。

“古之聖人,其和愉寧靜,性也;其志得道行,命也”。性命雙修,正符合道家的觀點。

王娡讀著點頭,抬眼看到劉安謙恭表情下眼神的窺探,心裡咯噔一下。

後世對劉安的結局,有兩種傳言:一是淮南王劉安與其太子劉遷,多次謀劃造反又舉棋不定,最終被朝廷發現,無奈自盡,除國滅族;

二是策劃謀反被發現後,在朝廷誅殺的追兵趕到時,服食丹藥,飛昇成仙。連家禽吃了丹爐裡的殘渣,都跟著飛昇。所以有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傳說。

這樣一個編纂《淮南鴻烈》鉅作,涉及政治學、哲學、倫理學、史學、文學、經濟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農業水利、醫學養生等於一身的集大成者,怎麼就逃不掉謀反的魔咒?

三代淮南王:英布,謀反被誅;劉長,謀反被流放絕食自盡;劉安,謀反……自殺,還是成仙?

無論自殺,還是飛昇成仙,都是在謀反這棵樹上,分出的兩個杈結出的果。

王娡對飛昇成仙,是不大相信的。

但一個對皇權統治、大道人心,著述鉅作的皇族,離皇位近在咫尺,又以嫡系正統自居,分明心存非分之想。是野心成就了這部《淮南鴻烈》,藉此書沽名釣譽,為謀反博聖名、攏人心?

還是因為編纂《淮南鴻烈》,擁有了通古博今的才華和經緯天地的見識,為了實現一展雄才的抱負,才處心積慮地要謀反篡位?

“日月欲明,浮雲蓋之;河水欲清,沙石涔之;人性慾平,嗜慾害之。”

書中多麼優美的辭句!多麼明晰的哲理!可作為總編的淮南王劉安,只是把這些話做成了名言警句,並沒有警示自己嗎?

最新小說: 驚神時代 隱身妖妃:王爺束手就寢 成神只是開始 破軍尋龍記 大暗黑世界 顧總你前妻又鬧緋聞了 阻止我喜歡你的都打死 影後作妖日常[重生] 止戈魔劍 錦繡農田:山裡漢子寵妻無度! 田園歡寵:竹馬夫君來抱抱 快穿之打臉計劃 枕上大人物 邪王,寵不夠! 穿越成反派女三 團寵大佬她爆火娛樂圈 餘生唯有心悅君夕 萬法乾坤 報告大人公子又要搞事情 十萬裡風鵬正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