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筆墨紙硯可不便宜,更別說讀書就意味著去拼那一線生機,家裡妥妥的失去一位勞動力。
周凡慢悠悠的走到私塾門口,原本交頭接耳的眾人均停了下來,尊敬的看著他。
“咳咳。”周凡輕咳一聲,一臉和善的對著眾人拱了拱手,低聲道:“老朽承蒙府尹大人厚愛,在此建立私塾。
本私塾僅收垂髫之童,男女皆可,這學費一年一貫即可,筆墨紙硯等自帶。
報名者,可入內登記。”
說罷,周凡也不想在此與人客套,負手往私塾內走去。
大門敞開,眾人也沒有亂哄哄一擁而入,卻是井然有序的一個一個領著自己的孩子進入。
院子通往屋子的道路地面,鋪的是上好的青石板磚,嚴絲合縫的鑲嵌著。
路旁有一個由紅木建造的亭子,亭子中是一個大理石桌椅,桌面上擺放著棋盤,兩邊的雕花瓷盅內各裝著滿滿的黑白棋子。
前院角落裡還栽種著兩顆鬱鬱蔥蔥的榕樹,一看便知年份久遠。
屋內,廳中一排排擺放著木質矮桌,桌前鋪著一張毛毯,供學生盤坐。
最前方是加高的梨花木雕刻的桌椅,周凡正端坐在桌前,腳下還有個木質腳踏,手執毛筆,準備為學生登記。
整個過程花了一天時間,主要是每位學生除了登記造冊,還要向周凡施禮磕頭敬茶,禮節甚是繁複。
總共收了二十四名學生,加上陳道生,周凡每日要教二十五名學生。
周凡打算未來將學生分為三個班:小班、中班、大班。進入私塾的學生從小班學起,學滿兩年,再依據學習情況來判斷是否升至中班。
若是學習不好,要麼繼續留在小班,要麼遣送回家。
只要認真學習,學滿六年就可以大班畢業,這時候周凡便會讓其選擇是否加入全真。
翌日,陳道生坐在第一排中間位置,桌面右上方擺放著硯臺,毛筆斜躺在硯臺上。中間是一本由周凡編寫的三字經和幾張白紙。
雖說古人早熟,但架不住前來學習的有許多四五歲的孩童。哭喊聲,驚叫聲此起彼伏。
周凡收起和藹的臉色,故作嚴肅用戒尺敲了敲桌面。學生們這才收聲,畏懼的望著前面的老先生。
“把身前的書翻開,用手指著,先聽我念一遍,再一個字一個字的教你們。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到了下午,則畫風一變。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