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意形自然
哪知那塊所謂的意形璧玉佩,一入王寶山的手裡,頓時一股微涼之意,並傳遍了他的全身。
這讓他驚奇之餘,仔細一看,發現這意形璧的質地,倒也特殊。他雖不知是何物所成;卻有著一種熟悉的感覺。
這塊意形璧的觸感,好似與他手中的清靈戒,倒有著幾分的相似。
“不知前輩,此物有何妙用?”
“小鬼,此物可不簡單,它是老夫用一塊萬年的極品靈石,煉製而成的一件儲藏法器,別無妙用,只能儲藏一些重要的資訊,內藏有我悟道的一些經驗之談……”
這看似簡單地介紹,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顯得這塊意形璧,還真是暗藏玄機啊!
姬水尹老人介紹完,還把使用之法,一併教給了王寶山。
這讓王寶山大為地驚喜,心想這塊看似毫不起眼的玉佩,居然是件珍稀的異寶。
不說裡面的悟道之談,單是那儲藏資訊的神奇功能,若是使用得當,日後必有大用啊!
就這樣,他一邊的心猿意馬,一邊的跟著姬水尹老人,學習著意形璧的使用之法。
不知不覺中,時間過得還真快,眼看著天光放亮,東日升平。
這時的天色,也已漸漸地明朗了起來。
但他們二人,一夜地攀談,卻沒有一絲的睏意,似乎聊起天來,就忘了其他的事物。
或許,是因為一晚上的交談,又交換了各自需求的東西,使得王寶山和姬水尹老人之間的陌生感,也逐漸減少了,他們二人的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在經過姬水尹老人的陳述,王寶山也慢慢地有了一些收穫,理解了道體的真意。
所謂道體,並是修行之人,在道法精深後,透過感悟修煉,凝聚而出的悟道之體,也有修行者,稱其為法體。
而道體,乃是悟道的根本;是修行者積術法的大乘後,法力所化形而成的元神。
它是修行的圓滿之境,與修行者口中,所常說的靈體,有著本質上的差異。
靈體是指修行者體內的靈力,在積壓到一定程度後,經過提純淬鍊,祛除雜質,精益求精,凝聚出的靈力之體。
尋常的修行之法,法門諸多,所參照的功法,雖有著千差萬別,使得各個流派的叫法,也不盡相同。
但萬法歸一,在本質上,它們卻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都是為了追求那終極的超凡之體……
王寶山對於這些,可謂是深感興趣,聽得也很仔細。他明白姬水尹老人這麼做,肯定是在有心地點撥於他。
這樣的機會,不管是對他,或是對任何一個人,肯定是極為不易的天賜良機。
以前的他,所接觸的層次有限,所以對於很多的東西,他是茫然不知。
而現在,既然有了這樣的大好機會,他又何樂而不為呢!
就是出於這種想法,王寶山為了更好的領悟,特意取出了筆墨紙張,針對性記錄起了姬水尹老人的話語。
他這些樣的好習慣,不僅沒有被姬水尹老人取笑,反而受到了的極大讚許。
為了方便他記錄,他老人家還有意地放緩了語速,逐字逐句地慢慢分說。
就這樣,他們二人,一個人長篇大論,侃侃而談;一個人則洗耳聆聽,仔細地記錄造冊。
那場面,很是維和,很是愜意盎然。像是勤奮好學的學生,正在仔細聽著老師的教誨,遇到奧妙之處,虛心地做著筆記。
此時,清晨的山風,幽幽地拂過,裹帶著他們身旁的火堆裡,幾朵渺小的火苗,在即將熄滅之際,又重新地搖曳紛亂了起來。
但王寶山的注意力,全在姬水尹老人的話語裡,對於其他的事物,他卻是全然不覺。
這也只能說明,那姬水尹老人的話語,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不凡的地方。
他老人家,透過自己簡單易懂的語言,為王寶山展現出了一副:浩瀚無邊的道意畫卷。
那畫卷裡,藏匿著無數的修行之人們,終其一生,都沒能領悟的悟道之法。
這是何等的機緣,讓王寶山是如獲真章,深感榮幸。他沉浸其中,驚喜的心情,是久久都不能平靜。
自古云:道法如一。
淺而言之,道者道法,首先要理解道的機要原理,與道的法門所在。
機要原理與法門,都源自於修行領悟之中,所有的修行方法,必須以機理,及法門為指南,循循俱漸,道法才能不斷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