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為了讓大家見證香港迴歸的歷史時刻,集團公司給員工統一放了一天假。二號一早豔華打電話給楊柳方請假,稱在醫院陪母親走不開。楊柳方聽到後,忙準她的假,還說一會兒送完西北楓回省臺去上班之後就去醫院看望一下老太太。
上午九點抵達醫院後,發現老太太在公共病房輸液,豔華在陪床,楊柳方過去了解了一下情況,原來是老太太二十九號晚飯時,一家人看省臺製作的關於香港迴歸的專題節目。豔華因為提前告訴了秦家軍和孩子晚上楊總會出現在電視上,在香港籤合同,所以提前調好了臺。可當王校長看到簽字儀式時,渾身顫抖,還沒等楊柳方簽字完成,老太太就暈倒了。他和秦家軍急忙把老太太送回了醫院,因為第二天集團統一放假,就沒和楊柳方講,今天上班,秦家軍運輸部有任務,只能豔華請假。
楊柳方聽後有些錯愕,這王校長已經第二次受刺激暈倒了,上次也是看電視,是集團迎接香港萬盛的訪問團,省臺直播歡迎宴會的時候,難道有什麼隱情?來不及多想,忙問豔華是否需要幫他們協調高階病房。豔華稱不用了,醫生說是受了刺激,輸完液回家養兩天就好了,他們不放心,還是決定住院觀察兩天。楊柳方瞭解完情況,和豔華一起進去安慰了一會兒王校長,又不顧豔華阻攔,放下了一千元錢在病床的枕邊,稱自己來得匆忙,什麼也沒帶,讓老太太好好將養。
從醫院出來後回到供銷商廈本想找設計團隊開個會,大家頭腦風暴一下。在樓下停車場看到秦家軍從一輛卡車上下來。儘管他現在已經是集團的副總,分管運輸和扶貧工作,給他們家配的也有車,集團也有公共用的轎車,但秦家軍還是習慣乘坐卡車,只要集團內沒事,他一般都會跟車和運輸部的車隊一起出任務。他也看到了楊柳方,急忙過來想說一下豔華請假的事,楊柳放告訴他自己剛從醫院回來,並給他講了自己的懷疑,他隱約覺得老太太有什麼心事,並且可能和他有關係,因為連續兩次都是他在和香港方面舉行的活動時暈倒,讓秦家軍回去側面打聽一下,看自己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好改正,也好向老太太解釋清楚。
秦家軍仔細想想,難道是因為集團分房的事情?負責集團分房的秦家軍,自己一家現在還居住在市裡這個一室一廳的簡陋的房子裡,老太太在客廳內和外孫女睡沙發床。可秦家軍和豔華已經給她解釋過了,稱孩子大了,一期挨著幼兒園,他們買的二期最大的戶型四居室,方便孩子上開發區的實驗小學和中學,當了一輩子校長的老太太也理解。那既然這樣,那是不是和香港方面有關係呢?
二人此時已經走到豔華辦公室門口,今天豔華不在他可以在裡面辦公,並且自己也有鑰匙,於是就讓秦家軍也進來。
“我記得當年我剛來漢王川做小生意時,石頭書記還有王山給我講過,豔華總的爸爸是當年來這邊插隊的一名知青。後來考上大學回城了。”
“是啊,豔華也給我講過,但後來他回城後就沒再和這邊聯絡過。豔華對他的爸爸一點印象都沒有。”
“喔,那就對了,秦大哥,回頭等你和老太太單獨相處的時候,側面問問,看豔華的爸爸是不是和香港萬盛方面的某個人有關係。”
其實楊柳方口中的某個人,就是李主席,因為從年齡上來講只有他是年長的。再仔細回憶他來訪問期間以及對漢王川的熟悉程度,甚至在車上還給他講過“以前漢王川怎麼怎麼地......”問及投資意向時,連師妹都說“從感情和商業角度......”看來這其中必有隱情。清官難斷家務事,還是等秦家軍問明緣由,如果需要自己協助再過問吧。
香港迴歸的專題活動結束之後,大家又開始投入到新一屆的絲路洽談會的籌辦當中,因為國際會展中心到年底才能完成,今年的絲路洽談會註定又是一個馬路邊的洽談會,因為已經舉辦過三屆,會展裝置都是現成的,方案也都可以借鑑,所以相比以前大家都比較輕鬆,但王立升卻不一樣,摁住葫蘆起了瓢,專題報道做的很好嗎,得到了中宣部的表彰,可這不能將功補過,剛開工的電子產品基地現在一片死寂,幾乎成了爛尾工程,由於生產的彩電有問題,省財政的對於接下來的庫房的建設撥款也遲遲不到,所以建設進度十分緩慢,幾乎處於停滯狀態。
前一段秦家軍接到的緊急任務就是帶車隊將那些退貨的,堆在廣電總局大院內的彩電拉去鋼鐵廠的一個庫房,因為八月份雨季來臨,如果還不能找到原因,這些電視堆在那裡被大雨淋了之後損失巨大,只能先租賃庫房儲存。省裡虞書記就給王立升打招呼聯絡了自己原來的單位鋼鐵廠的一個空置庫房,先把這批彩電存放進去,而後讓技術團隊儘快找出問題。可在省臺、工廠試驗,連續二十四小時播放都沒問題,這下難倒了技術團隊。既然沒問題,客戶不可能都選擇退貨,於是在聯席會議上,楊柳放建議選擇一個村子,租幾家民房,把電視搬進去播放試試看。
果然搬過去之後,電視在晚上七到九點播放時,出現了畫面扭曲的情況,大家仔細分析後發現,晚上七到九點正是用電高峰期,執行緒過遠,線徑過小,變壓器較小,這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用電器越來越多,大量的家用電器導致電壓低,電流不穩定,供應一個簡單的白熾燈不仔細看看不到電壓低的問題,但對於彩電來說就比較明顯了。因為一家人一直盯著螢幕看,電壓達不到畫面就會延遲,進而出現扭曲的症狀,嚴重的電視機還會被燒燬。而在工廠和廣電總局、包括電視臺測試,他們都是工業用電,電壓足夠穩定,所以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問題找到了,王立升卻不能如釋重負,他需要牽頭解決上述問題,若要解決,只有兩種途徑,一種電網改造,但為了他賣一臺電視而改造一地的電網,根本不可能。那就想辦法穩定電壓,對於彩色電視儘管他們只是組裝,但也屬於精密電器裝置,在裡面安裝穩壓裝置不現實。那麼只有在外面解決,於是他先找到西州大學的電子學院,學院稱解決這一問題科研經費需要二百萬元,並且需要先撥付經費才能投入資源進行研究。
此時電視沒賣掉,再申請二百萬經費,簡直不現實。無奈王立升只得去找楊柳方,讓他們集團的技術團隊出解決方案,並且答應給他們撥付一筆二百萬的研究經費,但要先研究解決問題,等電視賣掉後,從銷售回款中付款。電子產品基地本來就有集團的股份,即使不給他們撥付經費,楊柳方發現問題也得想辦法解決。
按慣例,每週一將召開集團公司管理層例會,新一週的例會楊柳方特意讓新葉通知李維帶技術部負責人,陳漢帶商廈維修部負責人參加,此時陳漢作為電子產品基地負責生產的廠長,已經知悉電視畫面產生扭曲的原因,舉一反三也知道楊柳方召集維修部開會的目的,還未等集團會議召開,陳漢已經通知讓維修部的人查閱相關的資料,準備進行穩壓器的生產。運維部當初的骨幹都是陳漢從電子研究所以及他的大學同學中招募的,這些人都是7880屆的大學畢業生,知識系統紮實,做事情一絲不苟且顧全大局,儘管還不知道集團得到研發經費的事情,但在集團公司已經獲得成就的他們,心甘情願的付出。經過一個週末的研究,基本上將穩壓器的原理改出來,並做出來草圖。如果再有一天時間,這些人能做出來一個簡陋的樣品。
於是在週一的例會上,成了他們的表演現場,相比起來技術部反而有些弱,大家一頭霧水,就連李維也莫名所以。但大家都是同事,陳漢也照顧李維的情緒,請他們一起參與進來,基礎性的設計製作工作比如外觀、電路的鋪設等,由技術部來負責。而核心元件的製作則由維修部負責。當楊柳放宣佈研發經費二百萬的時候,大家欣喜若狂,陳漢在會上建議既然有這麼多經費咱們乾脆在集團內再開一條生產線生產這種產品,能創造更大的回報。因為電容加上逆變器還有一個萬用表錶盤加在一起成本價五十元左右,加上電纜和外殼設計製作,也不會超過七十元,如果賣一百元,每臺就能給集團公司帶來三十元的收益。